到底是從講師晉升到副教授難,還是從副教授晉升教授難?哪個更難呢?
現(xiàn)在:4-6篇CSSCI+國家級課題+教學獎項才敢申請,部分高校還要求“國際化成果”(SSCI/SCI)。
在高校,沒有哪一位教師不在意職稱。在高校里,一般的職稱設定都是:初級、中級、高級、正高級別,對應的職稱稱呼分別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不同的職稱會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薪水福利、職業(yè)聲望、科研經費等,也是衡量大學教師才干、知識、貢獻的重要指標。
之前都說,副教授是高校教師的必爭之地,是終點。那么顯而易見,肯定是從副教授晉升到教授更難。可是現(xiàn)在情況看來,卻未必了。從講師晉升到副教授,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從這幾方面來看,現(xiàn)在可能是評副教授要比評正教授還難了。
①由于編制限制,大量博士生涌入高校教師團隊,青椒老師競爭激烈,導致晉升名額相對緊張。而正教授由于退休,流動等因素卻顯得名額相對寬松。許多高校副教授名額每年僅個位數(shù),但符合基本條件的申請者可能多達幾十人。副教授可能是幾十個人去競爭那一兩個名額。而正教授只有幾個人去競爭1-2個名額。
②部分高校對青年教師的要求要高于教授的要求,比如要沖擊“頂刊”從“副教授→教授”的晉升更多依賴的是成果的積累與時間沉淀。而副教授的評選往往更強調論文、項目等這些硬通貨。正教授評選可能憑借資歷、學術影響力等軟性指標予以補足。
③對于青年教師來說,發(fā)表核心論文、C刊論文較為困難。對于大環(huán)境來說,C刊可能更傾向采納教授、副教授的文章,而沒有“身份”加持的青椒,發(fā)C刊猶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而且他們往往身兼數(shù)職,不僅僅要完成職稱考核,還要應付行政工作,甚至教學課時的壓力也無處不在。這樣一來,他們必須在有限時間內頻繁產出,反而讓他們分身乏術。進一步加劇了晉升難度。

一是資歷,通常要求副高級職務任職滿五年才能申請。如果未達年限就破格申請,那么申請人需要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顯著,超過基本條件五成以上,才能有可能破格申請。
二是科研表現(xiàn),涵蓋項目,論文,學術獎勵,成果轉化可能要比副教授要求更高。項目一般要求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同等級別課題,并完成結題,部分單位甚至要求多項;論文則因校、因學科而異,多數(shù)需一定數(shù)量的SCI、EI、SSCI檢索文章,有些還對期刊分區(qū)和影響因子有明確規(guī)定;獎勵方面不是強制性的,但部分單位仍設特定級別科研獎項要求;成果則常包括一定數(shù)量的授權發(fā)明專利,有時還會考察產業(yè)化效益與橫向課題貢獻。
三是教學,教學也是重要考核內容,涉及本科與研究生教學、競賽指導及教改研究。本科教學通常需滿足近五年一定課時量、學生評教優(yōu)良,并指導本科畢業(yè)設計;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則關注已畢業(yè)學生人數(shù)及其論文、獲獎與發(fā)表水平;競賽指導須有帶隊參賽經歷,部分單位要求獲省級以上獎項;教改一般需主持或參與教改項目并發(fā)表相應論文。此外,年齡、家庭背景、政治表現(xiàn)等亦屬軟性考察因素。
這些條件單獨拿出來都不算很難,但是如果要全面達標,其實淘汰率還是相當高的。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全國高校副教授晉升教授的平均通過率,還不足兩成!除此之外,滿足條件者還得要經過內部的推薦評審。而且各院系的正高名額有限,首先申請人需要先通過單位內部的競爭,然后再提交上級人事部分,經過職稱評審委員會進行終審。參加答辯,匯報未來研究計劃。
欄目分類
- C刊終于開始重視青年學者了?CSSCI發(fā)布青年學者培育計劃;這一舉動釋放了什么信號?
- 181本!最新版南大核心CSSCI(2025-2026)收錄集刊匯總!
- 25年以后論文會越來越多,因為AI的發(fā)展,論文投稿量激增,以后編輯評選論文的標準會改變嗎?
- 我的論文首發(fā)在內刊后,還能投稿給學術期刊嗎?
- UTD、FT、AJG、ABS、FMS這些期刊到底是什么?一文說透學術期刊分級體系!
- 為什么投稿C刊現(xiàn)在都不回復了?請問C刊你們那邊回個消息要判幾年??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再見吧知網!國家出手了,2個查文獻看論文的神器免費使用!
- 學術圈的“內卷大戰(zhàn)”可能要迎來轉折點了!不想內卷也不想躺平,然而現(xiàn)在不卷學歷了,開始卷年齡了?
- 《光明日報》理論版論文發(fā)表,答作者問!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