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和而百物化——賞析《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導演是有著純正的音樂教育背景的克里斯.巴哈蒂,由于之前有著較長時間擔任音樂制片人的經(jīng)歷,所以在制作這部以音樂作為重要敘事語言的影片中,導演對音樂的理解和運用極具分寸感和藝術性。也是音樂使這部影片在世界獲得了極大的影響力。影片榮獲了法國凱薩獎最佳電影音樂、最佳音響兩項大獎與歐洲電影獎最佳電影音樂大獎,并入圍了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電影音樂等項目。除此影片還獲得凱薩獎6項提名,并入圍奧斯卡、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的最佳外語片項目。這部影片為何會受到電影界人士如此的青睞?答案也許在于電影以一種輕松從容卻不浮滑的方式講述一個關于愛與包容的故事。
音樂元素是我們在欣賞這部影片時無法忽略的一點。音樂和電影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前者重在內在情感的抒發(fā)與表達而后者以攝像機為筆去記錄外在世界的光色聲影 。但是,當音樂與電影一結合便會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彼此都會生發(fā)出新的闡釋和解讀。音樂可以說是這部影片靈魂,也是影片的敘事線索。
電影是以倒敘的方法展開故事的。電影一開場就與音樂有關。一個中景鏡頭,年過半百的音樂指揮家莫翰奇,站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指揮樂隊演奏約翰.斯特勞斯的《藝術家的生涯》,這首曲子不僅顯示了他的身份,更結合著電影中莫翰奇接到母親過世消息情節(jié),讓觀眾解讀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那站在指揮臺上莫翰奇復雜的神情中有早年生活的孤苦抑郁,有功成名就前的艱辛努力,也有對生他養(yǎng)他母親無限地追思。隨后莫翰奇重返故里,處理母親的后事,老同學的到訪,讓童年的那段經(jīng)歷重新有了溫度,開始還原記憶中的細節(jié)。
馬修老師剛到輔育院時,學校的整個氛圍是壓抑而怪異的,習慣于以冷熱暴力受罰的孩子們在校長和老師面前總是沉默而驚恐,背地里孩子們用自己想像到的最“厲害”的辦法去報復校長和教師,就像這所學校的名字“池塘畔底”,邊緣晦暗污泥充塞,學校的每個人都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度他人行為背后的心理。所以這里的師生關系敵對而緊張。當馬修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和孩子們相處時,孩子們認為他是一個面善心惡的家伙,大家都決定不能那么容易就被馬修老師打敗。于是在一個夜晚就寢的時候一個孩子拿出自己的口琴,一邊吹曲子,一邊帶領大家唱“亮光頭,亮光頭,你完蛋了,這里不是你當王”,以自娛自樂的方式發(fā)泄情緒向新老師示威。這是孩子們的歌聲第一次在電影中響起,嚴格意義上講它算不得音樂,非常粗糙也不優(yōu)美,但這不假修飾的歌聲卻表現(xiàn)了孩子們天性中頑皮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面,歌聲也激發(fā)了馬修的靈感,人原本天生對藝術就有某種親近感,何不借用音樂來教化孩子,用一種美與善的形式讓孩子們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被人認為過氣的音樂家,仿佛又找到了對音樂的激情狀態(tài)。這時電影中響起的背景音樂激越高亢,曾宣布自己永不作曲的馬修再次拿出樂譜為孩子們也為自己譜寫新的生命樂章。
馬修為孩子們所譜寫的曲子是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的,從合唱團剛成立時冬末春初的《榮耀之巷》到四月的《海面上的清風》五月到來時的《風箏》《夏日的微曦》,在陣陣空靈的音樂聲中仿佛感受到了一顆顆受禁錮不被呵護的心靈,在愛與包容中走向開放,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人心之隔、飛越學校的院墻、飛到藍天白云之上。剛剛開始教孩子們唱歌時,馬修寫下了一些簡單的曲子和歌詞,讓孩子們從正面去認識自己,喚起孩子們的自愛和驕傲感,接著的《榮耀之巷》(也是本片的片尾曲)直接就是這群缺乏愛的孩子們內心情感需要的體現(xiàn),這首曲子共兩段四個小節(jié),除莫翰奇領唱的主旋律音樂,各個聲部接不同的樂器如眾星伴月般出現(xiàn),重復的音調先后借助大提琴和風笛演繹,強弱處理層次分明,但樂器的聲音若有若無,占據(jù)觀眾聽覺的還是孩子發(fā)出的天籟之音。音樂由展開至高潮到回歸寧靜,人的心靈需要愛渴望溝通理解的熱切一氣貫通。透過電影畫面,觀眾感受到在每一次的反復吟頌中,孩子們的眼神在起著變化,由起初的狡黠到專注認真,這不能不說是音樂在凈化人的心靈,孩子們在歌聲中拾回了本來的自己。四月,隨著冬天過去春天來臨,馬修與孩子們相處地越來越融洽,他寫下了《海面上的清風》 “海面上的清風 / 托起輕盈的飛鷺 / 從白雪皚皚的大地飛來 /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 / 遠方你的回聲飄離了/ 西班牙的城堡/在回旋的風中轉向 展開你的翅膀 / 在灰色晨曦中/尋找通往彩虹的路 /揭開春之序幕 ”。這首歌對下面情節(jié)展開有暗示作用。正如其歌詞中所表達的,海面的清風帶來春的消息,學校里彌漫的動人音符也唱暖了人和人的關系,甚至連刻板而毫無愛心的校長也表現(xiàn)出他難得的童心,在辦公室疊紙飛機、破天荒地與孩子們在操場上踢球。五月,春意越來越濃開始轉入初夏,馬修又創(chuàng)作了《風箏》和《夏日的微曦》,雖然因校長禁令,合唱團只能轉入地下,但孩子們被歌聲點亮的希望卻再也不會因為皮肉上的懲罰就抹去,對唱歌的執(zhí)著更是抓住夢想的執(zhí)著,讓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找到了出路,馬修也重拾回自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由音樂而導向的幸福狀態(tài)中,馬修與孩子們都尋求到一種救贖。這暗合中國古代育人方式,據(jù)我國經(jīng)典《禮記.文王世子》中的記載“樂所以修內,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fā)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音樂有極強的教化作用:因此“春秋教以禮樂,夏冬教以詩書”,對人以禮樂教育,貫穿四季,同時又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音生人心”所以音樂不僅能表達人內心情感還能因為其正面的感召力而團結人心。當然這些都是音樂的功能。但具體到本部影片當中,關于愛與教化的主旨并沒以令人生厭的說教的方式出現(xiàn),片中的音樂補上了很重要的一筆。電影與音樂的交織中迸發(fā)的震撼人的力量,音樂的傾瀉力比影像的開放性更大,意境也更深遠。難怪有人評價說,如果這部影片沒有了音樂,那她就只能成為千百個關于“好老師感化壞孩子”的故事中的一個,也難怪“《放牛班的春天》如一聲響雷,讓法國合唱事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地繁榮起來,時至今日,共匯集起幾十萬各個年齡段的合唱業(yè)余愛好者?!?/p>
影片沒有像一般商業(yè)片那樣以暴力、血腥、性、廉價的金錢夢和鮮花夢取悅觀眾,而是通過對主人公一莫翰奇對個人成長經(jīng)歷的懷舊,在一種懷舊感傷的情緒去講述故事。影片和多數(shù)憶舊的影片一樣采取的是倒敘方式敘事。從個人成長史的角度看,雖影片并未涉及莫翰奇的童年時代但從他在撫育院的表現(xiàn)看,我們可以猜測孩子的過去,他的童年一定是糟糕的,早慧加之早熟,使他在壓抑和缺乏愛的環(huán)境中的行為總顯得與其真實的內心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母親愛他卻并不了解孩子,無可奈何的母親總是失望,而對養(yǎng)育孩子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至少有口飽飯吃”層面。與許多講述孩子行為失當?shù)墓适乱粯樱鳛橹敢⒆有袨?,對孩子一生影響至深的關鍵角色——父親在影片中是缺席的,莫翰奇的父親沒有出現(xiàn)過,而貝比諾的父親也在二戰(zhàn)中死去,這樣電影當中的馬修老師實際成為了孩子們精神上的父親,他指引著孩子們認識了人生的美妙、重新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所在。有意思的是,影片當中既有專事孩子精神的神父也有象征家長權威的校長,但兩者都沒有能夠起到精神父親的作用,兩相比較更是凸顯了藝術所具有的強大力量。藝術對人的熏染是春風化雨般的,每個人都能從中吸取美好的情操和人文的力量,這似乎對于處于教育困境中的我們很有點啟示意義。
本影片從2004年公映到現(xiàn)在已有8年,但影片的折射的歷史文化意蘊卻極為深遠,超越影片具體的時空。影片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在1950年,而這所撫育院里收養(yǎng)的孩子正好是二戰(zhàn)前或二戰(zhàn)中出生的。二戰(zhàn)后西方正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比起一戰(zhàn)后對人造成的沖擊還要大。面對因科技和文明帶來的負面作用,面對戰(zhàn)后一片廢墟,西方尤其是法國從啟蒙主義時代就高揚的理性精神再次遭遇挑戰(zhàn)和懷疑,過去所確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認識現(xiàn)實時顯得那么無力,正是這種亂世過后的迷惘,沒人能告訴你下一步該如何來走,讓人們精神空虛苦悶。在這種非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對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出現(xiàn)真空。對于孩子來講,父母不管是二戰(zhàn)中的幸存者還是遇難者,對其施加的影響力都是有限的,何況很多家長這時連自己心理和行為問題都還未解決(如影片中蒙丹的父母),如何去教育后代;而大部分普通家庭也是將能夠維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放在生存目標的第一位,所以索性將孩子交給社會交給學校,孩子的教育正如這所學校的名字“池塘畔底”一樣是邊緣化和漠視了,掌管教育的人又多是以此來撈取政治資本而根本不懂教育的,可見影片中撫育院的孩子失當?shù)男袨楹托睦肀澈?,帶著大量的關于其家庭和社會的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講,影片中故事發(fā)生的空間雖是法國小鎮(zhèn)某個鄉(xiāng)村,但它卻具有一種巨大的空間隱喻色彩,它可以指任何一個二戰(zhàn)后出現(xiàn)教育問題的地方。當然在影片中導演以一種法蘭西似的浪漫找到了解決教育問題的出路,藝術成為了滋養(yǎng)人們枯竭的精神世界的心靈雞湯。
參考文獻
[1]王文錦 譯解《禮記譯解》, 北京:中華書局,2011
[2]徐巖.李天義.音樂化腐朽為神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樂的德育功能[J].電影評介,2011,(05)
[3]胡曉旭.音樂與電影的美妙和諧——談《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運用 [J] . 電影文學 ,2012 ,(05)
[4]劉石磊. 淺談從《放牛班的春天》中收獲的德育啟示[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09,(06)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