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靈魂
作者:張海鵬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5-27人氣:920
1.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形勢所趨
從高等教育自身的發(fā)展來看,在計劃經濟時代,學校代表國家為學生提供福利性質的教育,學校和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和國家對教育費用實行成本分擔,學生由單純的享受國家福利變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資者,學校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經濟學意義上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學生繳費上學,學校提供教育服務。高等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各種人才的重要基地。
2.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
政治工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為要“管住”學生,理解為通過外部強制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這種工作理念嚴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范圍和工作效果,甚至違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任務,而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價值,強調思想統(tǒng)一,而忽視大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其實是一個人格創(chuàng)生過程,包含著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過程。這個過程是由主體完成的,外在的因素只是起到引導、啟發(fā)作用。過去,有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理解成要把大學生們變成思想上無差別的個體、要求學生們在思想上整齊劃一,這種工作理念必然政導致采取家長式的工作方式。在這種工作理念指導下的思想治工作,不僅在本質上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在現實的工作中適應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具體情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理念上進行轉變,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價值判斷能力和道德品質修養(yǎng),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獲得學生們的主動參與,而只有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同學生管理相結合是貫徹“以人為本”工作理念的必要手段
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時,要積極推動思想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在通過規(guī)章制度等約束人的行為的同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導向融于其中,把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沒有思想教育的學生管理是簡單粗暴的;沒有學生管理的思想教育是軟弱無力的。過去,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很好地把握和處理教育與管理的關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管理的依托,使得學生管理失去了其教育人的內涵、忽視了對大學生的主體性價值的尊重,從而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新形勢下,高校要堅持“立足于教育、輔之以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則,通過將教育落實到管理中,把管理上升為教育,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互補互促,以達到塑造人、引導人、規(guī)范人的目的。
近年來,高校社團數量急劇上升,然而卻出現了諸如資源分配不均、管理機制不健全、影響力不夠大等問題;而對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公寓又是一個全新課題。在新形勢、新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團建設、公寓開發(fā)的融合需要創(chuàng)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社團,要在深刻理解學生行為方式深層次原因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社團建設,重視政治理論社團建設并實施“品牌戰(zhàn)略”,落實指導思想和長效機制;在社團中建立黨團組織,既可作為學分制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又可推進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個性。高校后勤社會化的背景下發(fā)揮公寓教育作用,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嘗試建立大學生社區(qū),以此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有償生活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以公寓為依托建立學生黨、團、學生會組織,發(fā)揮學生黨團員的先進模范作用,以點帶面地逐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
從高等教育自身的發(fā)展來看,在計劃經濟時代,學校代表國家為學生提供福利性質的教育,學校和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和國家對教育費用實行成本分擔,學生由單純的享受國家福利變成了自身教育的投資者,學校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經濟學意義上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學生繳費上學,學校提供教育服務。高等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各種人才的重要基地。
2.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
政治工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為要“管住”學生,理解為通過外部強制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這種工作理念嚴重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范圍和工作效果,甚至違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任務,而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價值,強調思想統(tǒng)一,而忽視大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其實是一個人格創(chuàng)生過程,包含著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過程。這個過程是由主體完成的,外在的因素只是起到引導、啟發(fā)作用。過去,有些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理解成要把大學生們變成思想上無差別的個體、要求學生們在思想上整齊劃一,這種工作理念必然政導致采取家長式的工作方式。在這種工作理念指導下的思想治工作,不僅在本質上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在現實的工作中適應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具體情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理念上進行轉變,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價值判斷能力和道德品質修養(yǎng),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獲得學生們的主動參與,而只有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主動性、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同學生管理相結合是貫徹“以人為本”工作理念的必要手段
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時,要積極推動思想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在通過規(guī)章制度等約束人的行為的同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導向融于其中,把自律與他律結合起來。沒有思想教育的學生管理是簡單粗暴的;沒有學生管理的思想教育是軟弱無力的。過去,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很好地把握和處理教育與管理的關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管理的依托,使得學生管理失去了其教育人的內涵、忽視了對大學生的主體性價值的尊重,從而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新形勢下,高校要堅持“立足于教育、輔之以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則,通過將教育落實到管理中,把管理上升為教育,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互補互促,以達到塑造人、引導人、規(guī)范人的目的。
近年來,高校社團數量急劇上升,然而卻出現了諸如資源分配不均、管理機制不健全、影響力不夠大等問題;而對思想政治教育進學生公寓又是一個全新課題。在新形勢、新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團建設、公寓開發(fā)的融合需要創(chuàng)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社團,要在深刻理解學生行為方式深層次原因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社團建設,重視政治理論社團建設并實施“品牌戰(zhàn)略”,落實指導思想和長效機制;在社團中建立黨團組織,既可作為學分制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又可推進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個性。高校后勤社會化的背景下發(fā)揮公寓教育作用,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嘗試建立大學生社區(qū),以此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有償生活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以公寓為依托建立學生黨、團、學生會組織,發(fā)揮學生黨團員的先進模范作用,以點帶面地逐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