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zhàn)爭題材劇中的歷史美學觀照——以電視劇《大決戰(zhàn)》為例
重大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一直是我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領域的重要類型 ,新時代以來,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越來越注重歷史敘事美學,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大決戰(zhàn)》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獻禮劇,《大決戰(zhàn)》首次全景展現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引起社會熱烈反響,收獲了眾多好評。電視劇《大決戰(zhàn)》以重慶和談為開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結局,用英雄史詩和平凡視角交織的敘事方式為大眾譜寫了那段崢嶸歲月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砸碎舊社會、邁向新世界的光輝篇章 ,極具歷史哲思和美學內涵,堪稱人民史詩巨制。
精神之美
歷史美學主張用審美的眼光審視歷史學,注重史家的思想、歷史的敘事方法、歷史書寫的格局。[1]這也就是說,當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在進行歷史講述時,既要注重歷史的真實性,也要注意歷史講述的藝術性,即要在堅持歷史真實的情況下,用審美的眼光對史實進行再創(chuàng)作,使其具有所講述歷史時代的精神氣質,而不是對歷史事無巨細照搬照抄,最終淪為干癟、枯燥的歷史說教片。電視劇《大決戰(zhàn)》以史為胚進行了點綴渲染,充分展現出那段歷史的崇高美、真實美。
崇高美。郎吉努斯認為,對偉大對象的渴望與敬仰,是崇高心靈的天賦本能。偉大非凡的自然對象,激發(fā)了崇高心靈的超越本能,讓人本能的趨向于在宏大、雄壯、宏麗的對象上,得到審美上、思想上的提升。而且人不僅在崇高的自然對象上發(fā)現其與具有崇高本能的心靈的契合,而且也本能地把社會歷史中偉大的人物和事件當作崇高的對象來仰慕和追求。[2]而在藝術作品中,這種崇高美就體現在文藝作品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所傳達的偉大精神使觀眾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繼而得到情感升華和思想提升。
在電視劇《大決戰(zhàn)》中,這種慷慨激昂、不畏生死的崇高壯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使無數觀眾為之動容、落淚。劇中,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的領袖還是基層隊伍里的士兵或自愿支前的百姓,他們的身上都散發(fā)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精神。如武雄關的壯烈犧牲就是舍生取義、慷慨赴死的崇高美的一次壯烈展現。武雄關是山東第3師第2團1營8連1排排長,在一次作為先鋒部隊的沖鋒作戰(zhàn)后,他所在的八連只剩下他一人,于是他被派往由國民黨老兵改編的九連三排擔任副排長。當沖鋒號響起時,他突然發(fā)現三排的戰(zhàn)士紛紛怕死避戰(zhàn),躲在戰(zhàn)壕里不敢沖鋒。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也為了調動起三排的戰(zhàn)士們的戰(zhàn)斗勇氣,他孤身一人沖進敵群中拼死搏殺。當他的一條腿被炸斷后,武雄關拄著軍旗向敵人發(fā)起了沖鋒,最終壯烈犧牲。他犧牲前喊出的“九連!沖鋒!”不僅深深震撼了三排的兵油子們,更讓觀眾體會到舍生取義的真正含義。但由這個片段引發(fā)的崇高之美并未就此完結,而是通過武雄關未婚妻在武雄關犧牲的一刻趕來的片段,使這種崇高美升華為崇高的集中形態(tài)——悲劇美。在家鄉(xiāng)沂蒙小調的曲子中,王翠云背著未婚夫的尸體,耳邊回蕩著未婚夫的遺言,這種由悲劇生成的崇高美更能直擊觀眾內心深處,成就精神生命的永恒價值。所以在《大決戰(zhàn)》深受大眾好評的背后,是作為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主流之美的崇高美,得到了人民大眾的認可。
沉郁美。沉郁作為一種悲涼凝重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范疇,能夠通過對滄桑歷史和人生疾苦的展現,來增強人們對于歷史、人生的情感體驗。而沉郁之美是一種哀怨郁憤的情感體驗,天然帶有一種人生的悲涼感和歷史的滄桑感。此前,很大一部分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只注重于對我黨我軍正面人物形象和場景的塑造、描寫,而往往將敵方簡單地概括為或愚蠢至極或兇殘暴虐。
《大決戰(zhàn)》一改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的這種片面敘事,用更為客觀的筆觸對國民黨一方進行了詳細描述,展現出國民黨一方在敗亡之際的內部爭議和自我審視,流露出獨屬舊時代逝去的沉郁之美??谷彰麑⒍彭裁髯鳛閲顸h重要將領,在以往的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中,大多被丑化為陰狠毒辣的反動派。而在《大決戰(zhàn)》中,杜聿明出境率極高,并且在敘事筆墨間對其流露出尊敬和同情。劇中,杜聿明是國民黨陣營中為數不多的進步將領,在內戰(zhàn)之前他曾倡導和平談判。內戰(zhàn)爆發(fā)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杜聿明選擇聽從對其有知遇之恩的蔣介石的命令,加入到內戰(zhàn)中來。然而在不斷地與我軍交手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人民力量的不可戰(zhàn)勝和國民黨內部的腐爛不堪。于是,他就成了國民黨陣營中最清醒也最痛苦的人,他眼看自己效忠的黨國日落西山,只能勉力阻擋歷史大勢,但大廈將傾,一木難支,最終自己被俘,國民黨也難逃覆亡命運。所以,在《大決戰(zhàn)》中對杜聿明的敘事總是充斥著一股“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的沉郁悲涼氣息。除了杜聿明,劇中還展現了黃百韜、張靈甫等人的相同命運,同樣流露出哀怨孤憤的悲涼之美。這場戰(zhàn)爭已經遠去,但《大決戰(zhàn)》中所傳達的沉郁之美,卻能引起當下人們對于歷史的思考,極具歷史審美價值。
人物之美
歷史美學認為用美學視角看待歷史,其要義在“以人為本”,將“歷史”還原為“人”的歷史。[3]由此可見,在歷史美學中,人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還原了“人性”,給予每一個歷史中的人以尊敬,藝術作品才能具備真正打動人的力量。而一部好的戰(zhàn)爭題材影視作品,絕不在于純粹地渲染戰(zhàn)爭場面的的慘烈,而在于去展現戰(zhàn)爭中普通人的個體命運?!洞鬀Q戰(zhàn)》就成功地塑造出戰(zhàn)爭人物群像,傳達出慘烈戰(zhàn)爭下小人物的傳奇之美和大人物的平凡之美。
小人物的傳奇美。歷史從來不是在溫情脈脈的人道牧歌聲中進展,相反,他經常要無情的踐踏著千萬具尸體而前行。[4]中國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是人民為推翻舊社會爭取新生活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的主要力量是無數個最普通的中國人民。在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中,英雄史詩敘述一直是敘事主流,它們往往將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原因歸結于極少數的領袖或其他歷史知名人物。但是這樣的英雄敘事方式忽略了戰(zhàn)爭中最基本的個體單位——人,因此就無法展現出戰(zhàn)爭對普通人的命運影響,繼而也就無法引起對戰(zhàn)爭的批判或思考。而《大決戰(zhàn)》則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敘事原則,譜寫出一段段在宏大戰(zhàn)爭中有血有肉卻又心懷希望的小人物的傳奇故事。比如,國民黨兵痞喬三本本來只是想在國民黨部隊里混吃等死,直到在機緣巧合下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昔日兩軍對壘,武雄關壯烈犧牲在他面前,就給了喬三本巨大的震撼,他從未感受過此等信念的魅力。再到陳學良、杜廣生、王翠云等人言傳身教對他的影響,逐漸讓他找到了自己真正追尋的人生意義。尤其杜廣生,這樣一個面冷心熱的解放軍戰(zhàn)士,還曾因為喬三本在部隊里唱二人轉跟他發(fā)生過摩擦??稍谖ky之際,杜廣生為了掩護喬三本,毫不猶豫選擇犧牲自己,這樣的大無畏精神,徹底激發(fā)了喬三本的人生信念。后來,喬三本把杜廣生愛吃的辣椒時刻帶在身上,在知道自己即將犧牲之前,慢慢吃下一顆辣椒,并拉響自己身上的“光榮彈”手雷,和敵人同歸于盡。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正是千千萬萬個像喬三本這樣的普通人用他們可歌可泣的傳奇人生才共同書寫出建立新中國的傳奇篇章。
大人物的平凡美。《大決戰(zhàn)》跳出了以往主旋律電視劇主角形象塑造高大全的窠臼,注重用生活化的片段和小細節(jié)將偉人形象立體又活潑生動的勾勒出來。同時,平凡視角下的偉人回歸生活本真,成為與大眾情感共通的普通人,更為歷史敘事增添了一抹溫暖色彩。比如劇中關于毛主席的敘事就充滿了日常生活的煙火氣。劇中,毛主席重慶和談回來后就患上了重感冒,加之工作繁忙,病情一直沒有好轉。于是毛主席的醫(yī)生“批評”毛主席,讓他多休息,少抽煙。毛主席在醫(yī)生面前樂呵呵地答應下來,可等醫(yī)生一走,毛主席又拿起了煙偷偷抽起來。此時的毛主席不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偉大領袖,而是一個就像我們身邊正在戒煙的父親一樣,這種刻畫真實有趣,遠比端坐在神壇上的嚴肅說教形象更有藝術感染力。
此外,本劇還罕見地展示了毛主席作為慈父的一面,如毛主席在西柏坡時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會抽出時間舉著李訥摘柿子、滑冰,父慈子愛的畫面不僅為冷冽的西柏坡增添了一絲溫暖,更是象征著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是后繼有人、充滿希望的。歷史本來就是鮮活的、有溫度的,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也絕不是能由史書上諸如“偉大”之類詞匯概括的。一部歷史題材劇的價值不在于去重述史書上說過的話,而在于立足史料去挖掘、創(chuàng)作,從而賦予那段歷史以時代精神和人性光芒。而《大決戰(zhàn)》通過平凡視角對偉人群像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畢竟歷史美學的核心是“人”,只有當英雄神靈被還原成“人”時,獨屬于“人”的平凡之美才能對最廣大的社會大眾產生審美價值。
真實之美
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統(tǒng)一問題,歷來是歷史題材影視作品需要正視的重大問題。近年來,有很多歷史題材劇為了追求商業(yè)效益,往往忽略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辨證統(tǒng)一,甚至出現了歪曲歷史、抹黑歷史人物的現象。而革命戰(zhàn)爭題材劇往往表現的是我國革命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容不得半點歪曲和抹黑的。所以,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必須堅持歷史真實統(tǒng)領藝術真實的原則,才能創(chuàng)作出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藝術作品。而《大決戰(zhàn)》就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巧妙融入了藝術真實,從而成為近年來革命戰(zhàn)爭題材劇中的典范之作。
歷史真實之美。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作為民族歷史情感的記憶文本,承載著不可或缺的文化共情的職能。但是近年來,一些革命戰(zhàn)爭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缺乏敬畏、對先烈缺少尊重,創(chuàng)出了一大批諸如《雷霆戰(zhàn)將》之類的無腦“神劇”。這類電視劇往往以根據真實歷史改編作為重要賣點,但其本質卻是對歷史的戲說、對革命精神的褻瀆。除此之外,臉譜化敘事、歷史細節(jié)錯亂也一直是很多革命戰(zhàn)爭題材劇存在的通病,以至于此類電視劇為廣大觀眾詬病。而電視劇《大決戰(zhàn)》創(chuàng)作團隊則以嚴肅的眼光審視了解放戰(zhàn)爭這段歷史,為觀眾奉上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巨制。
為了從地形地貌、氣候氣象等方面還原歷史,短短4個月內,《大決戰(zhàn)》主創(chuàng)團隊跨越數千公里,挖掘戰(zhàn)壕總長度超40000米,制作戲用道具近60000件,使用子彈超10萬發(fā),大量的1:1場景搭建,高度還原了濟南戰(zhàn)役、塔山阻擊戰(zhàn)、碾莊戰(zhàn)役、天津戰(zhàn)役等著名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而在 “硬件”的保障上,該劇采用了8k、50幀的超高清攝影機拍攝,在色彩的運用和鏡頭的調度上,更是參照了電影的美學標準。同時,該劇還大量采用了數字繪景技術,特效總時長在300分鐘以上,借助軍艦、大炮、戰(zhàn)機轟炸等要素,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戰(zhàn)爭場面。[5]除了在場景、服化道方面盡力營造歷史質感,《大決戰(zhàn)》制作組還依托歷史資料對很多歷史細節(jié)進行了精致還原,其中一些細節(jié)甚至是首次出現在獻禮劇上。比如劇中炮兵司令朱瑞帶領同志們在河里打撈武器這一片段就是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日軍在東北隱藏武器這一歷史細節(jié)的講述。此外,貪生怕死的解放軍形象在劇中的出現也是與解放戰(zhàn)爭初期東北民主聯軍中收編了大量國民黨士兵的歷史細節(jié)有關?!洞鬀Q戰(zhàn)》對這些本來很難注意到的歷史細節(jié)進行還原,不僅增強了作品的歷史質感,更是給予了歷史基本的尊重。正是由于《大決戰(zhàn)》制作組以嚴謹的態(tài)度對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這段歷史進行了嚴肅而又獨具匠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才能將歷經歲月而愈發(fā)醇厚的歷史之美綻放出來。
藝術真實之美。長久以來,革命戰(zhàn)爭題材劇都以嚴肅、沉重的形象出現在社會大眾面前。而在受眾本位制的今天,如何對歷史文本進行合理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才是贏得觀眾認同的關鍵之處。但用藝術手法對史實進行再創(chuàng)作并不代表就能毫無原則的虛構乃至篡改歷史,而是要在保證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虛構等藝術手法實現影視作品的藝術真實。電視劇《大決戰(zhàn)》作為一部反應解放戰(zhàn)爭歷史的長篇影視作品,其反映的內容之廣、人物之多都是比較罕見的。
所以,為了避免作品陷入假大空和流水賬的窠臼,《大決戰(zhàn)》的創(chuàng)作者們對一些史實和歷史人物進行了有新意又合乎歷史精神的藝術創(chuàng)作。比如,在對李大江和馬慶這兩位小人物的塑造上,《大決戰(zhàn)》就在忠于史實的基礎上進行了感人的藝術闡釋。李大江和馬慶本的原型人物是伍兆生和寧吉高,兩人在塔山阻擊戰(zhàn)中,一人被炸斷了腿,一人被炸瞎了眼,卻仍然相互配合戰(zhàn)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雖然兩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但在史料中卻難以找到更多關于他們的記載。于是《大決戰(zhàn)》便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對兩位烈士的故事進行了合理的改編。在劇中,由于李大江是國民黨軍轉投過來的,所以馬慶一直對李大江心懷不滿,兩人幾乎一見面就吵。但在艱險異常的塔山阻擊戰(zhàn)中,作為九連最后的兩名戰(zhàn)士,斷腿的李大江和失明的馬慶卻攜手死守陣地,直到犧牲。雖然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悲歌是加以改編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但不會有人感到不真實。因為這是基于歷史、基于原型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同時它所體現的英雄精神與時代氣質也是與解放戰(zhàn)爭那個年代完全契合的。
同時,《大決戰(zhàn)》除了對小人物、小事件進行了細致的藝術加工,也對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與事件進行了精彩的演繹。如在重慶會談召開前夕,蔣介石視察會場時發(fā)現工作人員特意為毛澤東準備了一罐辣椒,這讓蔣介石很是不快,并借此詬病我黨愚昧落后。這一段在史料中是沒有具體記載,但也并非是創(chuàng)作者完全虛構的。因為在歷史上的重慶會談接風晚宴中,國民政府確實為毛澤東準備了幾道摻有辣椒的菜品。這本是宏大歷史中毫不起眼的一個細節(jié),但經過《大決戰(zhàn)》電視劇的改編后,卻將蔣介石的獨裁與國共之間的尖銳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甚至在這一集播出后,很多觀眾通過網絡平臺表達了對這一段劇情的高度稱贊。由此可見,電視劇《大決戰(zhàn)》以真實歷史為骨,以時代精神為魂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真實之美是一種能夠契合觀眾心靈的深層之美。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民軍隊的歷史輝煌,是鮮血生命鑄就的,永遠值得我們銘記。”[6]遺忘歷史就等于背叛,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人民解放戰(zhàn)爭史詩劇《大決戰(zhàn)》,既是對人民英雄的頌揚,也是新時代對歷史的深情回望。其以歷史美學的角度對影像歷史創(chuàng)作進行的獨到觀照,實現了對嚴肅史實的詩意創(chuàng)作,展現出革命題材電視劇的獨特審美意蘊。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www.00559.cn/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