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原則-教育論文
作者:夏文麗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20人氣:1073
人類生活表明,人的任何認識和動機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動下完成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思想品德教育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愛憎的人,德育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就離不開情感教育。任何人在接受信息時,都是有所選擇的,教育信息也不例外。學生對教育信息的篩選,通常是通過兩類過濾系統(tǒng)進行的:一類是理智性過濾系統(tǒng),用來分析信息的科學程度。如果經過理智性過濾系統(tǒng),教育信息被認為是和學的符合邏輯的,人們常常會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而加以接納、同化;否則,就會排斥。另一類是情感性的過濾系統(tǒng),主要用以分析發(fā)出教育信息的人是否值得尊重和信賴,是否與自己在情感上易于溝通。受教育者如果認為教育者是值得信賴和尊重的師長朋輩,便容易接受其中的教育信息;反之,則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即教育信息為過濾系統(tǒng)所攔截而導致教育的減效或失效。
一、寓理于情的原則
簡單灌輸、說教為主的教育,實踐證明,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單純的情感教育,或者把情感教育強調到高于一切的程度,放棄說理教育,也是錯誤的。藝術家黃家燦認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藥,情是藥外帶著香甜味糖皮。無情,理難以下咽;無理,情就失去了存在意義。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增強教育效果。”要貫徹寓理于情的原則,要做到:要堅持向青少年進行正面教育。通過正面的理論灌輸,使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進行榜樣教育,榜樣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動力。再次,要堅持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恰當的表揚,可以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其進步,有利于克服缺點;對學生的錯誤、缺點應給與恰當的批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激發(fā)學生的內動力,使學生信服,誠心接受教育,產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
二、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
尊重人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尊重人,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尊重教師,雙方都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這樣就能便于思想交流。其次,尊重學生的意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述說。理解人,是心理相容的一種表現(xiàn)。人人都希望被人理解,教育者如果能理解被教育者的心情,就等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關心人,是為了幫助人。關心人,就是針對人的合理需要,通過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來激發(fā)、鼓勵人的積極進取精神,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心,有些學生因不能適應社會往往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疏導。以免他們走進誤區(qū)。尊重、理解、關心能促進學生產生積極地情感體驗,轉化為接受教育的內動力,有利于形成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對人生充滿信心的良好個性,加深對社會制度的認識和深厚感情。尊重、理解、關心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是相輔相成的。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必須要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而嚴格要求又必須以尊重、理解、關心學生為前提,嚴要出于愛、出于真誠的理解和關心。所以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關心是缺一不可的。
三、營造情景氛圍的原則
學生的活動和交往主要是在集體中進行的。學生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集體的影響下度過的。集體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集體經常對學生個人關心、尊重、要求和評價,能促進學生個人的自我教育和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集體還為個人的智慧、才能、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發(fā)展,提供多方面有力條件。
如何營造集體教育的情景氛圍呢?一方面,要盡力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感情,利用集體的心理約束力和集體輿論的評價,對學生的品質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對于出現(xiàn)不良傾向的學生,不能孤立,要用集體的溫暖、集體的關心,幫助他們克服缺點,樹立信心。開展各種集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校和班級成為一個積極向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溫暖大家庭。另一方面,利用集體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境育情。如:結合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加強校園建設,創(chuàng)建文明教室、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等?!叭绻麤]有這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那么我們的道德教誨——要愛護生物和美好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會變成空洞無用的詞語。”(蘇霍姆林斯基)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優(yōu)良個性的修身養(yǎng)性的良好環(huán)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情境氛圍。
德育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教師都應是德育工作者,要依據形勢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這是切實有效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一、寓理于情的原則
簡單灌輸、說教為主的教育,實踐證明,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單純的情感教育,或者把情感教育強調到高于一切的程度,放棄說理教育,也是錯誤的。藝術家黃家燦認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藥,情是藥外帶著香甜味糖皮。無情,理難以下咽;無理,情就失去了存在意義。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增強教育效果。”要貫徹寓理于情的原則,要做到:要堅持向青少年進行正面教育。通過正面的理論灌輸,使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進行榜樣教育,榜樣對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動力。再次,要堅持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恰當的表揚,可以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其進步,有利于克服缺點;對學生的錯誤、缺點應給與恰當的批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激發(fā)學生的內動力,使學生信服,誠心接受教育,產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
二、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原則
尊重人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尊重人,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會尊重教師,雙方都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這樣就能便于思想交流。其次,尊重學生的意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述說。理解人,是心理相容的一種表現(xiàn)。人人都希望被人理解,教育者如果能理解被教育者的心情,就等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關心人,是為了幫助人。關心人,就是針對人的合理需要,通過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幫助,來激發(fā)、鼓勵人的積極進取精神,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心,有些學生因不能適應社會往往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這就需要教師去關心、疏導。以免他們走進誤區(qū)。尊重、理解、關心能促進學生產生積極地情感體驗,轉化為接受教育的內動力,有利于形成熱愛集體、尊重他人,對人生充滿信心的良好個性,加深對社會制度的認識和深厚感情。尊重、理解、關心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是相輔相成的。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必須要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而嚴格要求又必須以尊重、理解、關心學生為前提,嚴要出于愛、出于真誠的理解和關心。所以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關心是缺一不可的。
三、營造情景氛圍的原則
學生的活動和交往主要是在集體中進行的。學生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集體的影響下度過的。集體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集體經常對學生個人關心、尊重、要求和評價,能促進學生個人的自我教育和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集體還為個人的智慧、才能、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發(fā)展,提供多方面有力條件。
如何營造集體教育的情景氛圍呢?一方面,要盡力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感情,利用集體的心理約束力和集體輿論的評價,對學生的品質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對于出現(xiàn)不良傾向的學生,不能孤立,要用集體的溫暖、集體的關心,幫助他們克服缺點,樹立信心。開展各種集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校和班級成為一個積極向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溫暖大家庭。另一方面,利用集體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境育情。如:結合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加強校園建設,創(chuàng)建文明教室、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等?!叭绻麤]有這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那么我們的道德教誨——要愛護生物和美好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會變成空洞無用的詞語。”(蘇霍姆林斯基)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優(yōu)良個性的修身養(yǎng)性的良好環(huán)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情境氛圍。
德育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教師都應是德育工作者,要依據形勢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這是切實有效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