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潤與榜樣引領: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教育家精神培育的雙重路徑探析
摘要: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教育家精神培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由之路。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要注重傳統與創(chuàng)新結合,在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必須高度重視“文化浸潤”和“榜樣引領”這兩條相輔相成、相互強化的新路徑,通過營造濃厚的教育文化氛圍和樹立鮮活的教育家榜樣,實現對師范生精神世界的深度塑造和價值引領。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文化浸潤;榜樣引領
一、文化浸潤與榜樣引領的深層價值
(一)根基塑造:文化浸潤的隱性力量
地方師范院校的文化浸潤是其立校之本、發(fā)展之魂,是培養(yǎng)扎根地方、服務基層的卓越教師的關鍵,更是培育師范生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皼]有文化,教育就沒有生命。而文化的弱化,文化的缺失,正是當下教育最令人擔憂的現象,我們需要用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培植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來浸潤教育。”[1]當前,地方師范院校因資源條件等的限制,在師范生教育家精神的培養(yǎng)上依然局限在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相比之下,文化所獨有的涵濡浸漬、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易于被學生所認可、接受。地方師范院校扎根于特定區(qū)域,其發(fā)展歷程中積淀的地方教育名人事跡、特色教育實踐、尊師重教傳統等構成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傳承地方教育文脈,弘揚核心理念,將抽象的“教育家精神”具象化,引導師范生深刻認同教育使命,筑牢服務鄉(xiāng)土、奉獻基層的理想信念。
(二)燈塔指引:榜樣引領的顯性力量
榜樣是傳承、發(fā)揚教育家精神的關鍵橋梁。榜樣的真實經歷、感人事跡、人格魅力都是教育家精神的可視化呈現,更容易引發(fā)情感共鳴?!叭魏螄颐褡宓陌l(fā)展進程中,英雄模范、榜樣楷模都無一例外地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榜樣教育也是在個人、社會、文化層面分別確立個體身份認同、型構社會團結、凝聚道德共識的重要方式。”[2]將抽象的教育家精神轉化為具體、鮮活的人物形象,為師范生展示教育家精神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的具體表現,樹立價值標桿,強化價值判斷,滋養(yǎng)教育事業(yè)的根基。例如,歷史上的陶行知、蔡元培,當代的張桂梅,以及本地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杰出校友,以其鮮活的生命歷程、感人事跡和教育實踐,為抽象精神提供了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載體。榜樣人物扎根基層、無私奉獻、愛生如子的故事,能夠直擊師范生的心靈,引發(fā)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雙重路徑的內在關聯與實踐整合
(一)文化浸潤為榜樣引領提供沃土。首先,濃厚的教育文化氛圍使榜樣更容易被理解、接納和尊崇。在教育文化氛圍中共享的價值理念、歷史傳統和集體敘事,為師范生理解榜樣提供了認知基礎,拉近心理距離,增強接納度。其次,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理念為解讀榜樣精神提供了思想基礎。例如,師德傳統、教育信仰為解讀榜樣精神提供了共享的意義框架,使榜樣的行為選擇與精神特質得以被深刻理解和認同。最后,尊重榜樣、學習榜樣的行為本身就是良好文化氛圍的一部分。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既有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認同與踐行,更通過示范效應強化了共同價值追求,營造見賢思齊的氛圍。
(二)榜樣引領為文化浸潤注入靈魂。一是,鮮活的榜樣是抽象文化精神最生動、最有力的詮釋者和代言人。鮮活的榜樣人物以其言行舉止,將抽象的教育家精神、師德傳統等文化內核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現實模板,成為文化最生動有力的詮釋者與代言人。二是,榜樣的感人事跡能極大地激發(fā)文化認同感和情感共鳴,使文化“活”起來。通過了解榜樣的感人事跡,師范生從情感層面深切體悟文化的價值內核,從而激活文化認同感,推動靜態(tài)文化符號轉化為動態(tài)精神力量。三是,學習榜樣的過程本身就是踐行和傳播校園文化的過程。師范生學習榜樣的過程,本質是對校園文化核心價值的主動內化和行為外顯。其模仿、反思與實踐,不僅深化個體文化素養(yǎng),更通過群體互動形成文化傳播的漣漪效應,持續(xù)優(yōu)化教育文化生態(tài)。
(三)二者在實踐中的協同整合。在師范院校育人規(guī)劃和師德師風建設方案中,注重文化建設和榜樣選樹有機結合。在“教育文化節(jié)”中設立“致敬教育榜樣”主題板塊,在宣傳優(yōu)秀校友事跡時,同步深度挖掘其身上體現的校訓與文化內涵,使榜樣力量與文化傳承相互印證、相得益彰。充分發(fā)揮校史館、教育博物館等文化陣地的作用,實現文化熏陶與榜樣教育的平臺資源共享化。此外,進一步將踐行校園文化精神與學習先進榜樣表現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及各類評優(yōu)評先標準中,使評價激勵機制與文化育人、榜樣引領深度融合。
三、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生教育家精神培育優(yōu)化路徑
(一)深化文化資源挖掘,厚植精神根基。緊密結合地方教育特色和學校歷史傳統,凝練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家精神表述,將地域教育精神融入課程思政與校園文化,通過主題講座、情景劇展演等形式,強化師范生對教育家品格的價值認同與文化自信,通過文化浸潤促進師范生教育家精神內化。
(二)構建“金字塔式”榜樣體系,強化示范效應。塔尖是國家楷模,塔身是地方名師和優(yōu)秀校友,塔基是身邊好老師。尤其要大力挖掘、宣傳、扶持本校培養(yǎng)的、在基層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校友榜樣。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采用故事化、情景化、互動化的宣傳手段,展現榜樣的成長過程、平凡中的偉大,增強真實感和親和力。
(三)善用本土資源與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培育載體。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支持,善用本土資源與信息技術,利用在線資源庫、虛擬仿真等手段克服部分資源限制。需整合地方名師、特色學校及教育實踐基地等資源,借力名師課堂直播、云端實踐案例庫等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平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培養(yǎng)。并通過虛擬教研社區(qū)、AI教育場景模擬等手段,強化師范生對教育家精神的體驗與踐行,實現資源活化與育人效能提升。
- 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戰(zhàn)略下民間舞蹈的傳承與推廣路徑研究 ——以晉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鬼扳跌”為例
- 面具之下,文明之間:中國儺舞與西方面具舞蹈的不同之處
- 舞蹈美育視角下芭蕾舞姿訓練教改研究
- AI賦能美術高考色彩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文化傳承視角下傳統樂器教學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價值及實踐研究
- 論蒙古國社會主義時期油畫的藝術特征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民族院校“男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析
- 水利工程中的智能監(jiān)測與控制技術研究
- 基于LoRa和MQTT的打葉復烤工藝參數智能生成模型研發(fā)
- 鎮(zhèn)域水暖衛(wèi)浴企業(yè)轉型發(fā)展的戰(zhàn)略引導與政府角色定位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