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藝術論文 > 正文

舞蹈語言在群舞中的敘事構建

作者:王時飛來源:《尚舞》日期:2025-05-30人氣:224

舞蹈是以獨特的肢體語言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群舞以多人的肢體動作為載體,通過復雜的編排和協同,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和深刻的敘事內涵。舞蹈語言作為群舞中的重要元素,不僅是舞者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構建群舞敘事的基礎。

 

1.舞蹈語言在群舞中的敘述構建概述

舞蹈語言是一個高度結構化且復雜的符號體系,由舞蹈動作、動作組合與舞蹈語匯有機融合而成。作為最基礎表意單元,舞蹈動作借由力度、幅度、節(jié)奏及空間變化,傳遞特定情感與信息。動作組合依據舞蹈內在邏輯與情感脈絡,有序編排相關舞蹈動作,使之具備初步表意功能,傳達簡單意象或情境。舞蹈語匯則是在特定舞蹈風格與文化語境中,經長期積累沉淀形成的、具有相對固定且廣泛認可意義的動作集合,是舞蹈語言的高階構成。

在群舞中,舞者以身體為媒介,通過動作的協同配合、位置變換及細膩的情感呼應,將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性格和微妙的情感變化,以直觀、動態(tài)且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營造出豐富多元的場景與氛圍,引領觀眾深度融入舞蹈所構建的藝術世界,使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并理解其中蘊含的故事與情感,達成編創(chuàng)者與觀眾之間的深度溝通。舞蹈語言在群舞中不僅能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還能突破具象的限制,表現出抽象的精神內容,并借助象征、暗示等手法,具有隱喻與寄托深層意義的功能。

 

2.舞蹈語言在群舞中的敘事功能

2.1構建故事脈絡

故事脈絡是群舞敘事的基本骨架,它使舞蹈作品連貫且富有邏輯,引導觀眾理解故事走向,沉浸于作品營造的情境之中。構建清晰合理的故事脈絡,能讓群舞從無序的動作堆砌升華為富有情節(jié)性與感染力的藝術表達。舞蹈語言通過對動作的精心編排,成為構建故事脈絡的核心要素。依據敘事學理論,起始動作宛如故事的開篇伏筆,為后續(xù)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發(fā)展動作則通過一系列具有連貫性和遞進性的動作組合,展現故事中情節(jié)的起伏變化;而結束動作恰似故事的終章,以富有總結性和情感收束性的姿態(tài),為整個故事畫上圓滿句號。群舞《紅高粱》開場時舞者通過緩慢且凝重的肢體動作,從身體的細微起伏到步伐的沉穩(wěn)移動,生動勾勒出高粱地在靜謐氛圍下的原始風貌,奠定了故事發(fā)生的特定環(huán)境。隨著節(jié)奏逐步加快,舞者們動作幅度增大、力度增強,身體扭轉、跳躍及相互間互動增多,展現出人們在高粱地中辛勤勞作場景在展現男女主人公愛情時,通過舞者身體緊密相依、旋轉跳躍等動作傳遞出濃烈情感。而當表現侵略者踏入這片土地的緊張情節(jié)時,隨著節(jié)奏的突變,舞者的動作也變得緊張而有力。他們身體緊繃,肢體快速伸展、收縮,展現出與侵略者的激烈對抗。在故事結尾,舞者們緩緩聚攏,動作由激烈轉為舒緩,臉上帶著堅定與希望,以富有總結性的姿態(tài),象征著人們在經歷苦難后依然堅守這片土地,為整個故事畫上圓滿句號。通過這些舞蹈語言的運用,故事線得以生動且流暢地展開,使觀眾能夠清晰地感知到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以及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變化,增強了作品的敘事吸引力與感染力。

 

2.2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語言在群舞中具備強大的人物塑造能力,通過獨特的動作、姿態(tài)及風格的運用,能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從身體語言的美學角度來看,不同類型的動作與姿態(tài)往往與特定的人物性格和氣質緊密相連。在許多表現傣族風情的群舞作品中,常能看到舞者運用細膩的手腕轉動、輕巧的踮腳跳躍及身體的微微擺動等,模擬出傣族少女在竹林間嬉戲玩耍的場景,使觀眾仿佛看到一群天真爛漫、充滿活力的傣族少女形象躍然眼前。而在刻畫某些英雄形象的作品中,舞者們往往通過大幅度的身體伸展、有力的跺腳及剛勁的手臂揮舞等動作,展現角色的力量感。此外,舞蹈語言還能通過動作的細節(jié)處理和舞者情感的深度投入,表達角色的性格與情感。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性格開朗的角色往往傾向于展現出動作幅度較大、節(jié)奏明快的特點。而性格內斂的角色,其動作則相對較為含蓄、節(jié)奏舒緩。通過小幅度的動作或身體的局部動作來表達感情,體現出一種沉穩(wěn)、含蓄的氣質。如群舞《草原母親?都貴瑪》運用蒙古族舞蹈語匯,通過回憶、截取生活片段式的敘事結構,生動塑造了都貴瑪這位大愛無疆的草原母親形象。舞蹈整體節(jié)奏較為舒緩,契合母親溫柔、平和的形象。在表現日常陪伴孩子的場景時,節(jié)奏平穩(wěn)且緩慢,配合輕柔的動作,營造出溫馨、寧靜的氛圍,凸顯母親性格中的細膩與耐心。同時在特定情節(jié),如孩子遇到危險,母親焦急擔憂時,節(jié)奏會略微加快,動作力度也會增強,腳步快速移動、身體急切地轉動等,展現出母親在關鍵時刻對孩子強烈的保護欲,這些舞蹈語言都使母親的形象更加立體。

 

2.3表達主題內涵

主題內涵在群舞中承載著編創(chuàng)者的思想情感與文化表達,引導觀眾進行深度思考,使舞蹈超越娛樂層面,具有文化與藝術價值。舞蹈語言作為群舞藝術表達的重要載體,通過動作、節(jié)奏、空間運用等元素的有機組合,將抽象的主題思想轉化為直觀可感的舞蹈形象,使觀眾深入理解作品深層內涵。以群舞《草原兒女》為例,其講述了內蒙古草原朝克圖大隊少先隊員特木爾和斯琴兄妹的一系列故事,展現了草原兒女熱愛集體、不畏艱險、勇敢與階級敵人作斗爭的精神。為生動展現草原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編創(chuàng)者深入挖掘蒙古族文化精髓。如蒙古族長期的游牧生活,使得身體需適應馬背上的顛簸,從而逐漸形成了抖肩等富有韻律的動作。在節(jié)奏方面,編創(chuàng)者采用歡快的草原音樂節(jié)奏,與傳統(tǒng)蒙古族音樂節(jié)奏相呼應,使整個舞蹈充滿活力,表達了草原文化中積極向上、自由灑脫的特質,強化了主題表達。在舞臺空間調度上,通過開闊的走位和多樣化的隊形變化,模擬出草原的廣闊無垠及草原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契合了其自由灑脫的主題。通過這些舞蹈語言元素的精心組合與運用,展現了草原人民熱愛生活、勇敢樂觀的精神風貌,使觀眾深切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實現了舞蹈語言與群舞主題的深度融合與準確表達。

 

3.舞蹈語言在群舞中的敘事構建策略

3.1動作設計與編排

從符號學理論來看,舞蹈的每一個動作作為一種特殊符號,都被賦予特定含義,并在主題的引導下組合起來,形成具有敘事功能的符號系統(tǒng)。動作設計是舞蹈語言敘事的基礎,編創(chuàng)者在設計舞蹈動作時,需要緊密圍繞群舞的主題與情節(jié)展開。以編創(chuàng)一部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群舞為例,編創(chuàng)者可以從戰(zhàn)斗場景里提取沖鋒、隱蔽、搏斗等動作元素,將其融入舞者的肢體語言。比如可以通過舞者快速有力的步伐表現“沖鋒”;通過伸展且富有力量感的手臂動作模擬戰(zhàn)士們勇往直前的氣勢;運用身體的蜷縮、緩慢移動及對環(huán)境的細微觀察動作表現“隱蔽”,展現戰(zhàn)士們在危險環(huán)境中的謹慎。這些動作元素的選擇與組合,都能讓觀眾感受到戰(zhàn)爭的緊張與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值得注意的是,動作設計需充分考量舞者的實際能力,在調動身體各部位創(chuàng)造多樣化動作時,要確保動作難度適中,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因難度過高使表演失真或舞者受傷,進而影響敘事效果。

完成動作設計后,編創(chuàng)者需要考慮如何將這些動作進行編排,以更好地實現舞蹈的敘事功能。編排是將設計好的動作進行有序整合,其核心在于依據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舞蹈動作的順序與節(jié)奏,利用相應的編排手法服務舞蹈敘事。一是巧妙運用動作對比手法增強敘事張力。比如在表現靜謐森林場景時,舞者以緩慢、輕柔的靜態(tài)動作模擬樹木生長,隨后一只“小鳥”(由舞者扮演)以快速、靈動的動態(tài)動作穿梭其中,在這種強烈的動靜對比下,觀眾的注意力會更容易落在動態(tài)的“小鳥”身上,有效吸引觀眾注意力。二是將某些關鍵動作或動作組合進行有規(guī)律的重復,來加深觀眾對特定動作的印象,強化舞蹈的主題和情感表達例如在表現勞動場景的舞蹈中,重復表現揮鋤頭、收割等動作,突出勞動的氛圍和節(jié)奏感。三是通過對稱或不對稱破對稱的格局表達特定意義。比如在舞臺上構建對稱的造型和動作,能夠給人以平衡、穩(wěn)定、和諧的視覺感受,常用于表現莊重、肅穆或宏大的場景;而在表現一場追逐的場景中,通過舞者位置、動作等不對稱的安排,能夠創(chuàng)造出動態(tài)、活潑、富有變化的視覺效果,營造緊張感。通過這些動作的編排手法的運用,能夠使舞蹈語言在群舞中充分發(fā)揮其敘事功能,從而展現故事內容與情感。

 

3.2音樂的選擇與運用

音樂在群舞敘事構建中占據關鍵地位,通過旋律、和聲與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的配合,能夠提升舞蹈作品的敘事能力與表現力。首先,旋律作為音樂的基石,營造情感氛圍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編創(chuàng)者需要依據故事主題與情感基調挑選適合的舞蹈旋律。例如在表現宏大史詩主題時,選擇氣勢磅礴、音域寬廣的旋律;若描繪細膩情感故事,則采用溫婉柔和、旋律線條優(yōu)美的音樂。其次,和聲為舞蹈增添維度與深度,組合變化與故事的情節(jié)轉折、情感遞進緊密呼應。比如當群舞發(fā)展到高潮,可以通過提升和聲的強度與復雜度,配合舞者更有力量且復雜的動作,推動舞蹈的敘事發(fā)展。此外,不同節(jié)奏類型能夠匹配不同舞蹈風格的動作,如街舞群舞中強烈多變節(jié)奏搭配舞者快速旋轉、高跳等動作古典舞里舒緩平穩(wěn)節(jié)奏需要舞者做出優(yōu)雅含蓄的舞蹈動作。同時,節(jié)奏能反映同一作品中情感波動,悲傷時用緩慢沉重節(jié)奏搭配下沉動作,歡樂時以明快活潑節(jié)奏帶動輕盈動作等。

以群舞《只此青綠》為例,其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作品旨在展現中國傳統(tǒng)山水繪畫的意境與韻味,傳遞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音樂選擇上,以悠揚的民族樂器演奏為主,如古箏、笛簫等。旋律線條婉轉曲折,通過細膩的滑音與顫音,模擬山水的靈動與綿延,與畫作所呈現的山水意境高度契合。在節(jié)奏運用上,開篇以舒緩節(jié)奏引入,配合舞者緩慢且優(yōu)雅的起勢動作,如同畫卷緩緩展開。隨著情節(jié)推進,節(jié)奏逐漸加快,在群舞部分,節(jié)奏的強弱變化緊密配合舞者整齊劃一的動作,重拍時舞者有力頓足,展現出山的巍峨與厚重;輕拍時則以輕盈的手臂舞動,表現水的潺潺流動。和聲方面,通過多聲部交織營造出豐富層次,仿佛山水間遠近不同的景色相互映襯,增強了舞蹈的立體感與敘事性,。

編舞者構建群舞敘事時,需深入理解旋律、和聲、節(jié)奏的特性與作用,從主題契合、情感表達、風格塑造等多方面出發(fā),精心挑選與編排音樂,實現群舞敘事功能的最大化,使觀眾沉浸于舞蹈所講述的故事中,感受其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文化內涵。

 

3.3舞臺空間的布局與調度

在群舞敘事構建過程中,空間的調度與布局是群舞編創(chuàng)中的關鍵藝術策略,對推動敘事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編創(chuàng)者通過對舞者在舞臺這一特定空間內站位、排列形式及移動路徑的精心編排,營造出豐富多樣的場景與獨特意境。

首先,舞者的空間分布能夠直觀展現不同的空間特征。當舞者們緊密簇擁,彼此身體靠近且動作協調一致時,這一空間布局能夠生動地展現出狹小局促的空間環(huán)境,或者傳達出強烈的團結氛圍,例如在表現災難中人們相互扶持的場景時,這種緊密站位就極具表現力。反之,若舞者們在舞臺上呈分散狀態(tài),各自占據較大空間區(qū)域,且通過不同方向的移動軌跡活動,往往能夠營造出開闊、廣袤的空間感,亦或是象征人物間的分離狀態(tài),如在描繪游子遠行、各奔東西的情節(jié)時。同時,空間布局在刻畫人物關系方面同樣功效顯著。舞臺上,人物的位置安排是展現其地位差異與情感親疏的重要方式。通常,主角被置于舞臺中心位置,周圍環(huán)繞配角,通過主角與配角之間位置高低的設置,以及彼此距離的遠近變化,能夠清晰展現出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層級與情感關聯。比如在宮廷題材的群舞中,皇帝處于舞臺中心較高位置,群臣環(huán)繞四周且保持一定距離,呈現出封建等級制度下人物的地位差異。

其次,合理的舞臺調度是增強舞蹈表現力與敘事流暢性的有力手段。舞臺調度能夠引導觀眾的視線,突出重點人物與關鍵情節(jié)。以群舞《醒獅》為例,作品以醒獅這一傳統(tǒng)嶺南文化元素為核心,展現出激昂奮進的精神風貌。在舞臺上,舞者們通過多變且極具張力的舞臺調度,生動演繹出醒獅的各種形態(tài)及相關故事場景。如運用“聚集式調度”圍攏成緊密的不規(guī)則隊形,象征著醒獅在狹小空間內蓄勢待發(fā)。此時,觀眾的目光會自然地聚焦于隊形中心舞動幅度較大、動作極具力量感的“獅頭”舞者,凸顯出核心角色的關鍵地位。而在表現醒獅巡游、歡慶等場景時,采用“線性調度”與“扇形調度”,舞者們通過快速移動且整齊劃一的動作,配合激昂的鼓點節(jié)奏,以流暢的走位在舞臺上穿梭,使觀眾仿若置身于熱鬧非凡的舞獅現場。正是這種巧妙運用專業(yè)舞臺調度方式,使《醒獅》的舞蹈敘事充滿力量與激情,讓觀眾深刻理解作品所蘊含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及奮勇拼搏的精神內涵,提升了群舞敘事的感染力與藝術魅力。

 

4.結語

舞蹈語言在群舞中的敘事構建是舞蹈藝術表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故事脈絡、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內涵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舞者應充分認識到舞蹈語言在敘事構建中的重要性,注重動作設計、音樂的運用及舞臺空間的布局與調度,從而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刻藝術感染力和表達力的群舞作品。


文章來源:  《尚舞》  http://www.00559.cn/w/wy/26862.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