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社科論文

作者:戴光臨來源:《現代企業(yè)教育》日期:2014-12-21人氣:570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全局出發(fā),根據時代變化和國情發(fā)展的要求所作出的戰(zhàn)略性工作部署。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戰(zhàn)略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形成發(fā)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進行不斷地探索。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

2、“兩個文明一起抓”。 

    我們在經濟建設領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由于西方思潮的涌入,人們的傳統思想意識受到空前沖擊,道德規(guī)范缺失現象嚴重,社會風氣急轉直下,成為經濟建設障礙。 1979 年 9 月, 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首先提出社會主義 “精神文明” 的概念,1982 年 9 月, 中共十二大報告闡述了“兩個文明”的相互關系。強調 “同時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1] 確立了“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zhàn)略方針。

3、“三位一體”。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物質文明建設的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與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986 年 9 月,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總體布局概念 ,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2]。1987 年 10 月,黨的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基本路線,明確地把富強、民主、文明三位一體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從總體布局來看, 實質上對應的就是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 “三位一體” 的總體布局更加明晰。

4、“四位一體”。

    黨的十六大進一步豐富了總體布局的設想,把 “社會更加和諧” 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007 年 10 月, 中共十七大把黨的基本路線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成“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黨的基本路線奮斗目標的四個方面,對應了總體布局“四位一體”建設。

5、 “五位一體”。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 但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xù)發(fā)展”,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到突出地位, 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五位一體”統籌考慮、從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guī)律入手,促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從單一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到多元的“五位一體”,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總體布局認識上的與時俱進, 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二、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內容及相互關系

    “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包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建設五個相互聯系基本內容。

1、“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原則下的經濟建設

    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是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經驗教訓取得的新認識,為了做好應對各種挑戰(zhàn)和風險的準備,我們要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加強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促進社會發(fā)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出決定作用,讓“兩只手”更為協調、有力。

2、“依法治國”為治國基本方略的政治建設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過來保障經濟,社會各方面建設都需要政治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黨的領導是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和實施依法治國的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文化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黨的十八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首次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chuàng)建文化強國。

4、“突出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共同的社會理想。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突出民生”為重點,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5、“關乎長遠”的生態(tài)建設 

    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我們要增強生態(tài)危機意識,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五大建設各有其特定戰(zhàn)略地位,經濟建設是總布局的中心和基礎,政治建設是總布局的保障和制度,文化建設是總布局的靈魂和支撐,社會建設是總布局的基礎和環(huán)境,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總布局的條件和基石。五個建設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缺一不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啟示

    “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辟廣闊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如何進行總體布局,是一個重大戰(zhàn)略課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確立,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寶貴結晶。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傮w布局中每一“位”的增加,都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適應了不同歷史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艱辛實踐探索的寶貴結晶。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本質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的基本內容,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賦予其鮮明的時代中國特色,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實際的統一。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牢牢把握總布局,把五大建設統籌好、協調好、發(fā)展好。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構成各個要素需不斷豐富、不斷優(yōu)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形勢的發(fā)展和人民需求的變化,總布局五位一體的各個構成要素內容需要不斷發(fā)展、不斷豐富、不斷深化。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深化社會制度改革: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 深化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界定,或將尚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永無止境,我們對其的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也不會終結,對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認識將會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從單一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到多元的“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結構也會隨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發(fā)展,不斷調整、豐富、拓展。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fā)展而逐步演進的,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fā)展的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第  29 頁。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第 1173-1174 頁。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中[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第 698 頁。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