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球訓練的網球初學者反應速度提升策略研究
多球訓練強度大,對受訓者體能、體質有著較高要求。若教師未嚴格把控訓練強度、時間與負荷,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多球訓練法能提升網球初學者反應速度,但融合應用沖刺跑、往返跑等多樣化訓練方法,才能進一步優(yōu)化反應速度訓練效果。因此,教師要結合受訓者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多球訓練方案,保障受訓者的訓練安全性與實效。
1.多球訓練法理論概述
多球訓練法是通過增加單位時間內的訓練次數(shù),優(yōu)化神經系統(tǒng)適應性,即神經系統(tǒng)經過外界不斷變化的刺激后,產生一定的適應能力,并加快神經系統(tǒng)反應速度,以及提升行為協(xié)調性。
體育運動訓練遵循多球訓練原理,逐步增加喂球數(shù)量,加大喂球頻次,高頻率地刺激受訓者神經系統(tǒng),以此有效適應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教師組織網球多球訓練活動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增加訓練量,加大訓練難度,盡可能地讓受訓者在短時間內接觸更多的網球,受訓者快速反應后做出回擊動作,提高技術動作掌握程度。
網球多球訓練中的給球速度、方向、高度、落點是發(fā)展變化的。受訓者需要結合球的變化,選擇合適的戰(zhàn)術。因此,多球訓練法在提升網球受訓者反應速度、培養(yǎng)戰(zhàn)術意識、臨場決策能力、反應能力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2.網球初學者反應速度影響因素
2.1外界刺激
人體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神經系統(tǒng)通過反射活動做出相應反應。人體感受器在感知到外界刺激后,產生興奮感。興奮感傳導給神經,進入大腦中樞,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傳輸神經傳導效應器做出反應。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注意力與外界刺激強度并非以正相關存在。在刺激強度未達到最大水平時,逐步為受訓者增加刺激強度,其注意力會不斷集中。當刺激強度達到最高限度后,受訓者注意力也會處于最高水平。此時,若繼續(xù)為受訓者加大外在刺激力度,其注意力逐步減弱。因此,教師要結合受訓者實際情況,確定最佳的刺激強度范圍,防止刺激強度過高、過低影響反應速度訓練成效。
2.2肌纖維類型
網球運動員結合賽場情況,靈活進行擊球、急停、跳躍、急跑、變向等行為,或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沖刺跑。以接球行為為例,運動員需要在對手發(fā)出球后的1秒甚至更短時間內判斷來球路線軌跡,確定回擊策略,實施回擊行為。此時,運動員身體興奮度、爆發(fā)力越好,越有利于快速、準確地回擊來球。
人體肌肉多由肌肉纖維構成,肌肉纖維細分為慢縮紅肌、快速紅肌與快速白肌等不同類型。運動項目不同,運動員肌纖維構成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運動員參與耐力型運動項目時,其慢縮紅肌占比較高。運動員參與爆發(fā)型項目,白肌比例占比較高。網球運動屬于高強度間歇性體育運動,運動員每一分鐘內地持續(xù)對抗時間在10秒左右,甚至進行超長時間的多回合對抗。正式的網球比賽持續(xù)三個小時左右,甚至更久。結合以上兩項網球運動特點,反應速度訓需要把握以下兩項要點:
一是在短時間、高強度對抗中,使運動員肌肉處于較高的興奮水平,不斷增強其肌肉力量,結合對方來球情況,做出準確、快速地會回擊反應。二是若某一回合的對抗時間較長,或者進入比賽后期,運動員身體出現(xiàn)明顯的疲勞感。此時,要盡可能通過外部刺激提升其神經系統(tǒng)與肌肉興奮度,使其高質量地完成后邊地對抗動作,如擊球、急停、急跑等動作。
2.3其他因素
優(yōu)秀網球運動員的快速動作能力與長時間有氧運動能力處于較高水平。肌纖維中快縮白肌與快縮慢肌比例影響運動員反應速度。同時,遺傳、性別、疲勞等因素,對運動員反應速度產生作用。運動員身體素質有差異,先天反應速度也會有區(qū)別。教師可通過高水平的后天訓練,提升運動員反應速度;在相同條件下,同年齡段男性運動員反應速度要比女性高;疲勞狀態(tài)下的運動員反應速度要慢于非疲勞狀態(tài)下的反應速度。
3.多球訓練在網球初學者反應速度中的應用策略
反應速度綜合體現(xiàn)網球運動員來球應對能力,以及具體的反應水平。通過提升網球運動員反應速度,有利于提高場上處理網球運動問題的能力,增加得分幾率,贏得比賽。以下內容從訓練前熱身、多球訓練方式、供球時間、強度等方面制定訓練對策。
3.1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
一是合理組織熱身運動。為防范受訓者出現(xiàn)肌肉拉傷、關節(jié)磨損等損傷,要引導他們做好訓練前的熱身運動,充分打開身體。如組織熱身、慢跑活動,使受訓者身心慢慢進入運動狀態(tài),確保其能在訓練中集中注意力,適應高強度訓練。
二是合理確定訓練時間與訓練強度,防止受訓者身心疲勞。另外,教師要有效調整訓練周期,確保其在多球訓練中的反應速度處于較高水平。同時,讓受訓者身心能得到充分休憩,提高身體素質。
三是師生調整身心,積極應對訓練活動。在開始多球訓練活動前,受訓者與教師需要調整心態(tài),用輕松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多球訓練活動。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認可受訓者取得的進步。遇到訓練問題后,要及時鼓勵與指導受訓者。
四是制定多項訓練方法融合方案。多球訓練法能提高網球初學者的反應速度,但教師也應該靈活應用其他的訓練方法,以便進一步提高訓練效果。比如,在多球訓練法基礎上,采用折返跑訓練方法。受訓者在底線與網球網間折返跑。教師用哨聲示意開始與接受跑步練習。每次往返跑練習控制在2-3組,組間間隔時間控制在1min-1.5min,每周進行2-3次訓練。另外,應用沖刺跑練習方法。受訓者在底線與球網間進行轉身起跑、俯抬腿跑等沖刺練習。教師用哨聲發(fā)出開始與結束指令。在10米到20米間進行兩組不間斷的高強度練習,第1組采用80%最大訓練負荷,第2組采用100%最大訓練負荷,每周訓練次數(shù)控制在2-3次。
3.2合理安排課上反應速度練習
一是遵循由易到難原則,調整供球速度、供球量與供球落點,逐步增加訓練強度與加大訓練難度。初期訓練階段,教師站到發(fā)球線上,適當延長送球距離,降低供球速度,延長送球時間,讓初學者適應多球練習。隨著訓練時間推移與受訓者反應速度水平的提升,逐步加大訓練難度,如加快供球速度、增加供球量,突出供球落點的多樣性,使受訓者接受高強度的快速移動訓練。同時,組織正反手變化擊球練習,逐步提升反應速度水平。為保證訓練質量,多將正反手變化擊球練習放到課中。練習組數(shù)不可過多,練習時間不宜過長。
3.3采用加難訓練策略
一是在多球訓練中,通過改變球體顏色,鍛煉受訓者注意力。給球人員隨機供不同顏色的球,受訓者結合來球顏色快速做出反應,將來球回擊到提前確定好的對方場地位。
二是通過改變光線環(huán)境,加大底線多球訓練難度。在光線昏暗的傍晚進行多球訓練,或者,使用暗色網球,縮小網球體積等。
三是融合應用視覺、觸覺與聽覺刺激訓練方法。在觸覺、聽覺刺激基礎上,組織多樣化的快速啟動變向訓練活動,引導受訓者改變身體姿態(tài),或者在非穩(wěn)定訓練環(huán)境下進行多球訓練。
四是適度增加懲罰力度與次數(shù),也有利于提升運動員反應速度。無論采用哪種加難訓練手段,均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步加大訓練難度,使運動員身體適應訓練活動,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3.4合理調整供球人數(shù)
一是采用一人多球訓練方法。一人多球訓練法難度較低,適合初學者。通過一對一給球,讓初學者逐步掌握基本的網球技術。高水平的受訓者也可以應用一人多球訓練法,如練習一些專項網球技術動作。通過此種訓練方法,逐步糾錯補偏,提升專項技能水平。
二是兩人多球訓練法。在受訓者提升反應速度后,由教練負責給球,兩名受訓者輪流回擊來球?;蛘?,兩名網球受訓者交替接受訓練,即一名受訓者完成一組練習后,由另一名網球受訓者接受練習?;蛘?,兩名受訓者一人負責發(fā)球,另一人進行擊球練習;或者,一名受訓者將球擊打到球場指定點位,另一名受訓者,有目的地回擊球,有效鍛煉反應速度。
三是多人多球訓練法。在應用此項訓練方法前,教師需要準確判斷網球運動員水平。同時,結合網球技術需求,將受訓者安排到球場兩邊,一邊負責回擊教練給出的多球,另一邊負責防守多球,以此鍛煉運動員反應速度。
3.5科學調整訓練時間、運動量
一是調整訓練時間。為提高訓練效果,教師要有效安排訓練時間。對于網球初學者而言,每天的訓練時間控制在3小時左右,多球訓練時間控制在40分鐘左右。隨著受訓者反應速度提升,逐步延長多球訓練法時間,將多球訓練時間控制在總訓練時間的20%左右。
二是合理安排運動量。教師提前組織體能、體質監(jiān)測活動,了解初學者受訓時間、基礎水平,結合數(shù)據(jù)信息,合理安排運動量。一般情況下,多球訓練中的運動量要比對打練習的運動量大。
三是教師全程參與訓練活動。為保證訓練效果,教師要全身心地參與到多球訓練環(huán)節(jié)。通過多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受訓者的失誤動作。結合技術動作短板,制定針對性的指導方案,糾正其不當?shù)募夹g動作,防止受訓者養(yǎng)成不好的運動習慣,并逐步緊跟訓練步伐,提高訓練成效。
4.結語
綜上所述,多球訓練法在網球反應速度訓練中得到廣泛推行與實施。多球訓練對受訓者體能、體質、注意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做好訓練前的學情監(jiān)測,結合初學者學習能力、體能與體質水平等,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等原則,逐步延長訓練時間、加大訓練強度、增加訓練量、增加給球人員,循序漸進地提升受訓者反應速度。
文章來源: 《網球天地》 http://www.00559.cn/w/qt/31013.html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