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作者:李娜娜來源:《經(jīng)濟導報》日期:2025-04-27人氣:320

  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1]。脫貧攻堅精神既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目標的關鍵內容,又是肩負鑄魂育人使命的時代訴求。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對于目前的發(fā)展是十分具有實際意義的。
  一、脫貧攻堅精神的科學內涵
  (一)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
  上下一心,其利斷金。站在“兩個百年”交匯點上,復興之路絕非一蹴而就,全黨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與“破繭方能成蝶”的魄力,在克服困難中鍛造各種能力。中國的脫貧攻堅戰(zhàn),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所以我們要打好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硬戰(zhàn)。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遇到過很多的磨難,但每當磨難來臨之際,中華兒女總會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渡過難關。在脫貧攻堅事業(yè)這場硬戰(zhàn)中,中國共產(chǎn)黨集中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齊心協(xié)力,最終取得了全面勝利的豐功偉績。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就是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上下一條心,深入貧困地區(qū)戰(zhàn)場,以勇于擔當?shù)钠磩?完成擺脫貧困的歷史任務,給中國脫貧歷史上增添濃厚的一筆。
  (二)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精準扶貧核心思想在于“精準”之處。在“精準”下,也要注重務實。這就要求廣大干部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把工作做到實處,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群眾的貧困問題。在整個脫貧攻堅過程中,廣大基層干部經(jīng)常深入貧困地區(qū),運用科學方法對扶貧區(qū)域對象精確幫扶,努力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幫助人民努力奔向全面小康。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扶貧干部提出一系列解決措施,善于根據(jù)不同的地域提出不同的脫貧方案,讓每個貧困地區(qū)都有屬于當?shù)氐拿撠氈赂坏缆贰>珳蕜諏崱㈤_拓創(chuàng)新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精準扶貧,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扶貧方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貧困道路,使困擾中國數(shù)千年的貧困問題得到解決,為世界反貧困提供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
  (三)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面對偉大任務,無數(shù)黨員同志心系人民群眾,毅然奔赴脫貧攻堅斗爭前線。他們在基層一線要啃最硬的骨頭,跨最險的山谷,攻克一道道堡壘,跨越一道道難關。十八大以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zhàn),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抒寫了脫貧致富全新篇章。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就是指面對脫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要不畏艱險,努力克服困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傾聽人民的心聲,幫助解決人民面臨的難題。最終,不負時代的托付,不負人民的期望,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創(chuàng)造出一個載入史冊的人間奇跡。
  二、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一)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chǎn)黨在風雨中誕生、成長與壯大,靠的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始終堅定理想信念。高校應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脫貧攻堅精神不僅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斗志,還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高校應以鑄魂育人為崇高目標,把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學生可以通過了解如黃文秀、張桂梅等優(yōu)秀的脫貧攻堅楷模,感受脫貧攻堅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引領自身堅定理想信念,砥礪自我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作出貢獻,成為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引領大學生擔當時代使命
  揚帆起航新征程,擔當盡責正當時。中華民族經(jīng)歷上下五千年的濃厚歷史積淀,從發(fā)展歷程中可以看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青年一代正逢其時、恰逢其時,肩負著前所未有的歷史責任和巨大使命。因此,高校應積極立足新時代,積極勇于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新時代大學生要積極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提升對自身時代使命的責任感,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并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大學生應該努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用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不斷引領自己,用偉大脫貧攻堅精神不斷激勵自己,用艱苦奮斗的拼搏不斷展示自己,使自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出積極向上的青春之歌。
  (三)引領大學生奉獻青春力量
  追求卓越,無私奉獻。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的百年奮斗歷程,實則是為人民不斷奉獻的歷程。在各個歷史時期,共產(chǎn)黨人都充分展現(xiàn)了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脫貧攻堅的勝利,離不開共產(chǎn)黨人的默默付出。比如,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我們黨員干部常年奔波在各貧困地區(qū),調查貧困群眾的情況,走訪貧困群眾的家庭,深入了解貧困群眾的現(xiàn)狀,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當?shù)厝嗣衩撠氈赂?。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當代大學生需要賡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光大的寶貴財富。因此,高校應積極引領大學生奉獻青春力量,讓大學生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們努力實現(xiàn)人生價值。大學生應全力散發(fā)“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之光,抒發(fā)為民服務情懷,增強為民服務的意識,要在奉獻祖國和奉獻人民中書寫壯美人生篇章。
  三、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思政課堂
  思政課是高校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xiàn)鑄魂育人崇高目標設置的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思政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必須旗幟鮮明地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是一門理論性和時效性強的課程,其特點是部分內容理論性強,這導致大學生很難認真投入到思政課之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思政課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因此,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思政課堂,需要講述生動形象的扶貧事跡和典型案例,以課程育人激發(fā)大學生的情感認同,讓大學生可以更好理解脫貧攻堅精神,進而積極弘揚脫貧攻堅精神。
  首先,立足思政課堂,走進熟悉的課本教材。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選擇課本教材中的鮮活教學案例,引起大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讓大學生深刻體會到思政課的獨有魅力。其次,立足思政課堂,側重學科體系的內容。教師要善于分析并根據(jù)每門課的特點,選擇恰當合適的融入點,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思政課堂。最后,立足思政課堂,拓寬教育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資源課等不同平臺,組織大學生觀看脫貧攻堅紀錄片和短視頻等,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使大學生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二)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不僅是人才集聚地,更是文化新高地。校園文化是一個高校的精神象征和育人環(huán)境。它是一所高校的靈魂,體現(xiàn)了該高校辦學理念和辦學價值。校園文化不僅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高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需要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充分發(fā)揮文化的育人作用,進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首先,舉辦以脫貧攻堅精神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如設立關于“脫貧攻堅精神”的演講比賽和請扶貧人物進校園開展交流會等,引導大學生厚植扶貧情懷,爭做優(yōu)秀的新時代好青年。其次,開展以脫貧攻堅精神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如利用學校板報、學校公眾號、學校廣播等渠道講述脫貧攻堅精神,讓大學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將脫貧攻堅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策劃以脫貧攻堅精神為主題的文體活動。如編排關于脫貧攻堅故事的舞臺劇或話劇、創(chuàng)作關于宣傳脫貧攻堅事跡的歌曲等,讓大學生深刻體會到脫貧攻堅精神的偉大力量,促使大學生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三)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社會實踐活動
  理論是實踐的靈魂,實踐是理論的翅膀。實踐活動本身是一種豐富的活動,有各種各樣的類型。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參加比賽、參觀基地等。社會實踐活動是當代大學生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的重要路徑。因此,除了運用課堂教學“主渠道”以外,還需要將脫貧攻堅精神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以實踐育人來實現(xiàn)大學生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有機結合,從而塑造大學生的人格,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組織以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如高??梢越M織大學生慰問老人、愛心助學、參加公益組織等,讓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開展以走訪貧困地區(qū)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如高校集中組織大學生到貧困村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了解脫貧群眾的嶄新生活,真實感受脫貧群眾的精神面貌,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為民情懷。最后,通過外化于行促使學生內化于心,讓學生切實在實踐中樹立家國情懷與增強使命意識,從而引領當代大學生畢業(yè)后到基層一線去實現(xiàn)自身理想[2]。
  四、結束語
  回望奮斗路,展望奮進路。回顧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各種磨難,克服了各種困難,完成了時代所賦予黨的偉大任務,帶領人民奔向了更美好的生活,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脫貧攻堅精神是在偉大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把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弘揚這種精神。將脫貧攻堅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以思政課堂、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路徑,引領大學生前進,讓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進,讓自己做好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文章來源:  《經(jīng)濟導報》   http://www.00559.cn/w/qt/35712.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