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電影《父子》中的鄉(xiāng)土暴力美-電影論文
影片中時時刻刻充斥著中國式家庭的矛盾、暴力和狂躁,就好像在我們生活的某個夏天,人們的情緒都處于高度亢奮之中,父親和兒子也在那個夏天迷失了自己的信念和愛的方向。這種無聲的鄉(xiāng)土暴力藝術,從電影的角度來解讀也許會更顯真實。
鄉(xiāng)土暴力美在影片《父子》中的顯現(xiàn)
鄉(xiāng)土文學從20世紀初開始,一直在許多接近農村生活和平民思想的年輕作家的作品中出現(xiàn)。這些作品不僅僅描繪了地方的鄉(xiāng)土人情之美,同時也深刻述說了農村底層中國人民生活意識的普遍性和對于自身命運的掙扎。鄉(xiāng)土暴力美便在這命運協(xié)奏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升華。
(一)鄉(xiāng)土文化在現(xiàn)代的顛覆
中華有著5000年的古老文明史,因而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也折射出了民族的精神。農村是鄉(xiāng)土文化淵源發(fā)展的根基,時代在進步,其表現(xiàn)形式也將隨之被顛覆。
工業(yè)化帶來了人類的現(xiàn)代文明。在時代的影響下,農村,這個本來自給自足有著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族群也在潛移默化中消失了其原有的民族傳統(tǒng)風貌。在此,中國式家庭教育也被重新提上了議程。
也許在影片《父子》的創(chuàng)作者眼中,鄉(xiāng)土文化,本身就代表著愚昧和野蠻,象征著思想的落后與閉塞,因為農村人民往往會忽略自身家鄉(xiāng)文化的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主流城市文化觀念的引導下,鄉(xiāng)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最高的目標就是背井離鄉(xiāng),并以此來洗刷源自鄉(xiāng)村的一切生活習慣,從而獲得與城市時尚相協(xié)調的生存狀態(tài)。影片中父親的暴躁和不堪忍受,與母親的叛逃,都揭示了現(xiàn)代農村社會的一種不和諧、不穩(wěn)定性。同時,孩子的童年可以說是不堪回首的,家長、老師關心的是他的考試分數(shù),身邊的環(huán)境漸漸被現(xiàn)代化所淹沒,更不幸的是自己長期生存在一個父母不和諧的破碎家庭。于是,造就了影片中那個聽話卻學習成績不甚理想的孩子和一個瀕臨瓦解的家庭。
鄉(xiāng)土文化在現(xiàn)代的顛覆,在影片中最根本還是表現(xiàn)在人們對于自身信仰的缺失。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悲哀的,因為“動物只為生命所必需的光線所激動,人卻更加為最遙遠的星辰的無關緊要的光線所激動,只有人,才有純粹的、理智的、大公無私的快樂和熱情,只有人才過理論上的節(jié)日”。影片《父子》中的父親周長勝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是一個廚師,炒得一手好菜,但他好賭,而且有著火爆的脾氣,就像是一個火藥桶,在劍拔弩張的家庭關系中隨時都會爆發(fā),而他又是一個只能窩里橫、口是心非的窩囊廢。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善良孩子的心靈中必然會刻下一道深深的疤痕,這一切在其本源上都屬于自身信仰缺失的后果。
影片中雖然沒有對當?shù)孛耧L民俗進行細致的描繪,但也用大篇幅平凡的生活場景詮釋了鄉(xiāng)土生活的單調,生活在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中本身而言就意味著終究一日的逃離。母親準備離開的不僅僅是那個沒有前途而債臺高筑的丈夫,而是想遠離這種愁苦的生存狀態(tài),向往著一種內心的安寧。這種寧靜平和的世界成為她的又一個幻想國度。于是,在影片中體現(xiàn)為一種新的、美好城市生活的回歸。
?。ǘ┼l(xiāng)土暴力美的電影審美解構
提到“暴力美學”這個詞,很多人不會把它和美聯(lián)系起來,一般會將它與暴力、血腥,甚至震撼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個廣泛而籠統(tǒng)的美學觀點,與我們所說的正統(tǒng)美學是格格不入的,但美學研究的共同點是都關注人們的精神快感。影視作品正是一種精神快感的視覺傳達,通過2D、3D的形式進行全方位展示,它能夠通過藝術的視角將這些打斗、戰(zhàn)爭與殘殺的場景進行形式美感的表達,并讓它變得如詩如畫般美麗、精彩奪目,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發(fā)生在故事主角身上的事情,以此產生藝術的審美回歸。
影片《父子》不同于任何大片的震撼和暴力渲染,其真摯之處就在于對鄉(xiāng)土家庭生活的直白描繪,對審美暴力表達的一種平實表達。這部影片可以說也是暴力美學一種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它不同于一些直面腥風血雨的大片,以博取觀眾感官上的刺激,而是從道德教化和社會責任的層面進行反思:肉體的暴力是可以復原的,但心靈的創(chuàng)傷,卻會讓人萬念俱灰。
這部影片反復闡述了現(xiàn)代家庭父子對愛的迷失這個主題。他們都有愛,但他們想愛卻不知如何去愛,只有陷入人生深深的痛苦之中?!皵[脫人生根本煩惱和痛苦有兩條出路,一條是逃往認識之鄉(xiāng),這樣,世界與你就是一間最合適的實驗室;另一條是逃往藝術之鄉(xiāng),即把這個奇異的世界看成是一種美學現(xiàn)象?!边@就是影片的一條暗線,以一種暴力藝術的隱性表達進行審美的還鄉(xiāng)。
影片開篇就描繪了父親騎單車載兒還家的場景,突然,兩人從車上跌落下來,讓觀眾的心隨之一緊,也預示著這個家庭的親子關系最終會走向不和諧。
影片中父親阿勝是個性情中人,工作在一家小餐館里,同時有隨時被炒魷魚的危險。同時,他也拖欠高額借貸,精神長期緊張,經濟上也難以支撐整個家庭。這種種的緣由,造成了其性情的火爆,對母親拳腳相向、謾罵連天,更將欲離他而去的母親反鎖家中,讓兒子不上學而負責看管母親。殊不知,“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關系,人與人都是自由的關系。每個人都是自由人,無論是交往、合作、互助,每一個他人都是一個平等的伙伴,都有一樣的人權和尊嚴,相互間可以共同制定契約和約定守則,但不可相互侵犯和傷害”。而往往很多家庭卻用這種強制性的暴力行為去干涉自己最親近的人,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越親近的人越不會離開他們,于是,自己最粗糙的一面就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這種生活的暴力真實,用影視藝術進行表達,的確能引發(fā)人們思想上的共識。
影片中段還有一個場景,那就是當父親阿勝被人追債、炒魷魚、家中又沒電的情況下他帶著兒子出去租房子,甚或逼迫兒子走上偷竊這條道路而使兒子被送進勞教所。在這里,父親由于生活所迫在壓力下的窮兇極惡與兒子面對偷竊行為的人性拷問、無力抗爭的陽奉陰違形成了一對鮮明的藝術矛盾,讓人不得不面對一次人生觀和審美價值觀的思考。
其實像這樣的場景,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常讓我們想起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這種由藝術作品到生活的投射,無不詮釋了現(xiàn)代人中國式鄉(xiāng)土暴力美的獨特傳達形式。也許影片最后,兒子咬掉父親的一只耳朵給了這個喪心病狂的父親一個警醒,讓他面對生活進行了一場痛苦的心理爭斗。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9期
欄目分類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