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投石”,激“奇”生“疑”——物理課堂教學有效問題設計之我見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死板的記憶和背誦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探索、通過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尤其值得廣泛推行。近年來,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對“問題意識”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認識,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此本人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注重生活實際問題、開放問題引入,進行引領實驗,用問題讓學生領會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新的課程教學理念要求讓我們的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物理,讓他們在現實、有效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物理知識。物理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寓物理知識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物理知識以直觀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同學們體驗到物理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物理.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有利于學生體驗和理解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從中能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探索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時,筆者首先提供實驗器材,之后創(chuàng)設下列問題情境( 體驗如何根據實驗目的去確定研究對象) ,引導他們在小組里交流、討論,逐步由自己得出結論。
問題1: 怎樣利用器材能使小球獲得穩(wěn)定的速度?( 利用斜槽,并讓小球從等高處靜止釋放)
問題2: 如何設計碰撞過程,可使實驗簡單又合理?( 一球靜止,對心正碰)
問題3: 根據提供器材,你能否直接測量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能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物理量的轉化測量?還應該設計怎樣的運動過程?( 等高平拋,將較難測量的速度巧妙轉化為較易測量的位移,等等)
問題4: 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其它實驗方案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二、注重生活實際問題有效發(fā)展物理意識
利用生活中的現象設計問題或創(chuàng)設情景,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這樣設計真實、親切。并突出物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教師應提醒學生關注大自然,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而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賴于學生的親身體驗,依靠平時積累.在物理教學時,筆者常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實際問題情境。
如,公路上油罐車,總有一條鐵鏈拖在地面上,為什么?卡車、公交車等大型車車輛的擋風玻璃卻幾乎是豎直的,而小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有一定的傾斜度,為什么?
經過引導學生探究思考,他們很快理解這些物理知識,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在樂趣中發(fā)展同學們學習物理意識.
三、注重設計開放問題促進有效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我們在物理教學中重視開放思想和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開放思想和方法,能使物理更易于理解和記憶,是學會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前提。在演示實驗的內容上,把傳統(tǒng)課堂這個封閉的小系統(tǒng)有機地融入到開放的大系統(tǒng)中去,更能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因此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還要注重設計開放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把科學的思維方法納入到同學們的認知結構中去,使他們合理的、多維度、深層化地探究,開闊了學生觀察視野,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他們主動參與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時,筆者大膽的設計開放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進行探索學習,之后引出問題: 1、要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測得這些物理量。2、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裝置,要求實驗裝置簡單、物理量容易測得,并分析實驗中的誤差。3、設計實驗數據表格。由于學生自由組合學習,氣氛非常濃,他們積極動手、動腦思考問題,并自己設計方案,同時在小組里展開積極爭論、交流,思維的積極性特別高,通過他們的探究,不少小組很快解決問題,這時,筆者要求他們進行交流體會,教學效果顯著.
四、注重設計實踐問題有效提高探索能力
注重在教學中設計實踐問題,有利于有效發(fā)展學生活動能力,教師邊講邊演示與同學們邊實驗邊學相結合———體現物理過程,掌握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與學習過程中的師生共同實踐,參與活動,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其間有更多的人際交往,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在良好的人際氛圍中,使同學們之間、師生之間,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合作,在友好的人際環(huán)境中,可以靈活地變課堂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或“學生隨堂實驗”,增加學生實驗的能力,逐漸懂得合作的價值與快樂.
例如,在探索測透鏡的焦距這個實驗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問題) ,親自動手動腦的探求,并開展討論、交流,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研究了物像距離的變化規(guī)律,同時還研究了物體轉動與像轉動之間的關系,甚至有的組內自己還做起子“透鏡組成像”實驗。這些探索實驗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更有效提高學生探索活動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各種適宜的方法,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景,就能打造一個簡潔、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559.cn/w/wy/63.html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