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研究
新聞就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真實的、及時的報道,它是由于人們在社會生產勞動實踐中的相互接觸與交流而產生的,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科技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新聞傳播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傳播內容、速度、模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尤其近年來移動通信、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新的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數據的更新和積累速度前所未有,急速爆炸的數據量推動人類社會步入了“大數據時代”。本文針對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傳播的發(fā)展狀況以及發(fā)展前景進行相關分析,期望能夠推動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研究。
一、 大數據對于新聞的影響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不外乎是人們生產社會勞動實踐不斷更新和進步,同時不斷推動人類社會信息傳播向完善的發(fā)展歷史。當人類社會迎來了互聯網時代,整個世界都連為一體,全球化的海量新聞信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些數量巨大、有重大價值、處理速度極快的來源多樣的信息就催生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通常業(yè)界常將大數據特點歸納為4個“V”,即多樣性(Variety)、體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價值(Value)。IBM網站關于大數據4個特點的界定中,則用真實性(Veracity)替代了“價值”。[1]新聞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了大數據的強烈沖擊。目前,數據已經成為新聞報道非常重要的資源來源,大數據技術則成為當前新聞報道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大數據的特性對于新聞信息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呢?
首先,從大數據多樣性(Variety)的特征來看,音頻、視頻、圖片資料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傳統(tǒng)新聞信息單純的文字資料形式,對于傳播模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次,就體量(Volume)來看,浩若煙海的新聞信息數據已經不能依靠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模式去分揀信息、準確傳播。最后,大數據對于新聞信息數據處理速度要求之高,更對傳統(tǒng)新聞傳播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大數據除了使新聞信息在形似上發(fā)生很多變化之外,在實質上也有根本性的變化。真實性作為新聞信息的本質屬性,大數據時代新聞不僅僅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更多的是依托收集、整理的數據,利用相關技術進行科學性的分析,進而在新聞中進行預測性的新聞報道,現今的股票市場分析、經濟政策分析以及房地產市場走勢等等新聞報道都是基于大數據技術進行的新聞信息預測性報道。換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新聞信息的另一個重大價值在于通過預警的方式給關系人提供足夠的信息。
二、 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模式變革的依據
對于新聞媒體來講,大數據時代不僅要求媒體人掌握海量的數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新聞媒體對這些浩如煙海的信息進行科學化的處理,重新定位這些數據信息與特定受眾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確定新聞傳播的模式。大數據時代進行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依據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第一,大數據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新聞表達方式,廣播電視等主要借助音頻和視頻傳播新聞信息,報紙、傳媒則借助文字、圖片等傳播新聞信息,基于互聯網絡和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處理終端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可以綜合各種傳播方式,極大的擴充了新聞傳播的渠道,促進新的傳播模式的到來。
第二,大數據促進了獨特的新聞新媒體傳播形態(tài)和格局。大數據時代新媒體在各行各業(yè)被廣泛應用,在新聞傳播業(yè)更是促進了新聞形態(tài)的多樣化,可以通過新穎、具象、高效的可視化圖形來傳達新聞;既可以是靜態(tài)的圖形,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圖像,特別是數據的可視化運用,極大豐富了新聞表現形態(tài)。[2]
第三,大數據密切了新聞傳播中新聞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5w新聞傳播模式中,新聞與受眾之間的關系單一,大數據背景下,受眾可以通過互聯網絡對新聞進行點擊來獲取新聞原始數據,同時還可以針對新聞中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評論觀點??梢哉f,大數據技術為媒體和受眾之間交互性傳播關系的建立開辟了渠道,必須要對原有的傳播模式進行相應的改變才能夠適應這種新的關系變化。
第四,大數據時代新聞的重大變化在于數字化新聞的出現和數字化傳播手段的運用。互聯網、移動通信以及各種數據化信息處理終端的廣泛出現使得新聞信息的存儲變的更為簡單、便捷,極大的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率。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模式已經遠遠跟不上大數據為新聞帶來的重大發(fā)展,必須要有語氣同步發(fā)展的新的而傳播模式來配合完成新聞的傳播。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在為人們生活帶來極大改變的同時,也給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提供了重要的發(fā)展契機。只有變革新聞傳播模式,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為新聞傳播所帶來的深刻影響。通過對大數據下新聞傳播模式變革的依據進行相關分析,能夠更好的推動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
欄目分類
- 2025-2026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