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模式——“構建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模式”課題研究報告
關鍵詞:學習策略 高職課堂模式 構建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和理論依據(jù)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迅速發(fā)展,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重點從研究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在對成功語言學習者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成功的外語學習者無論是在學習方法技巧上,還是在心理特征上,都具備共同的特點——使用相似的外語學習策略。因此,對外語學習的研究很快發(fā)展成為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
在國外眾多的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者中,代表性人物有:Rubin 和Stem 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上表現(xiàn)了許多共性;70年代中期,Nei Naiman, Maria Frohlich, H.H Stem Angie Todesco等人在加拿大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語言策略研究,并把學習策略分為五大類別;80年代以后,O’Mally 和Chamot在美國進行的系列研究;90年代,O’Malley和Chamot以及Oxford人的研究代表了這一時期的研究水準。學習策略的研究開始與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研究相結合,語言學習策略的培訓成為研究的重點。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也開展得頗有聲色,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黃華(1985)、桂詩春(1988)等。進入90年代,國內對于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向縱深發(fā)展,大量的研究論文得以發(fā)表,1996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論述語言學習策略的專著——文秋芳博士所著的《英語學習策略論》,在該書中,“理論闡述深入淺出,方法指導生動活潑”;2002年程曉堂和鄭敏的《英語學習策略論》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表明“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在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一直是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重要內容。早期的分類由于研究者們在認識上的差異和分歧,加上分類標準、方法不一,以致分出的類別五花八門,難以達成共識。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一狀況已有很大改觀:Oxford(1990),Rubin &Thompson(1994),Cohen(1998)等相繼制定出了相應的分類標準和方法;此后, O’Malley & Chamot, Oxford,Wenden 等都對學習策略進行了多層次的、系統(tǒng)的分類。參考以上研究者的分類,在本研究中我們傾向于把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四個大類的觀點,即: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交際策略。
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研究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提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yè)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顒雍蜆I(yè)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語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交際能力打下基礎。教師只有做到“授人以漁”即教授學生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
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在以前的語言(主要是外語)學習策略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關注的對象大多是在校的大學生。而高職大學生這一學生群體是近幾年才較大規(guī)模出現(xiàn)的,因此,對于這一學生群體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的系統(tǒng)研究還不多見,這也就是本研究的目的之所在——研究高職大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策略的使用特征,探討其缺陷(如果存在的話)以及應對策略,促進高職的英語教與學,構建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的英語課堂模式,促進課堂教學省時高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為高職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職業(yè)院校學生作為外語學習的一個群體,一方面遵循著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共同規(guī)律,另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近些年來國內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果數(shù)量相對較少,研究涉及的面也不廣,還存在許多不足,多數(shù)研究還停留在對英語教學的一般性探討上,對有關職業(yè)院校學生語言學習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少見報道,對學生語言學習策略與具體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的關系的研究更為鮮見。故本研究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在描述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使英語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構建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課堂模式,以期為職業(yè)院校英語教學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構建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的聽說、書面交流的學習策略,以實用為主的英語學習策略、課堂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具體內容包括:
1、學習策略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口語能力和書面交流能力的影響。
2、性別因素在組織策略和英語學習成績(performance)相關性中的影響。
3、優(yōu)等生和困難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使用學習策略的差異。
4、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對英語聽說的影響。
5、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英語聽說及書面交流能力的有效學習策略。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研究法
本研究對2008級和2009級學生分別進行了結合課堂內容進行策略訓練前后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策略傳授的教學和調整,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2、經驗總結法
根據(jù)反饋情況分析學生的策略習得現(xiàn)狀,揭示存在的問題,逐步形成系統(tǒng)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學習策略傳授的課堂模式——構建有效運用英語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本課題研究遵循了“確定重點、由點及面、層層推進、普及推廣”的原則,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積累了比較科學的研究資料,并予以總結。
二、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進行師資培訓,提高課題組教師進行策略教學的意識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課題研究的最關鍵因素。我們首先圍繞課題研究進行教師培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的完善。要求課題組的每位教師都要及時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補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不斷提高,為課題研究打好扎實穩(wěn)固的根基。二是學習策略的學習。本課題組教師通過集中學習的方式對英語學習策略、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特別結合高職生薄弱的聽說策略有所側重學習,把握本課題研究的關鍵策略: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以及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學習意識的元認知策略進行。三是更新觀念。課題組每3周進行一次集中的學習討論,根據(jù)大家在實驗過程中傳授學習策略的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分析將要進行的授課內容該使用什么策略進行教學等等進行研討。此外,課題組組長也要求課題組的教師不斷學習有關的文章,結合別人的成功經驗對自己進行總結,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加深認識。
(二)通過課題的分解研究探索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課堂模式
在進行理論學習和培訓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對課題進行了分解和細化,要求課題組的每個成員抓一個方面進行透徹和深入的研究,并定期進行匯報,做到分合結合,分別分層推進。具體的分工如下:
序號 |
負責人姓名 |
課題分解研究內容 |
1 |
農時華 |
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模式 |
2 |
蘇麗英 |
學習策略應用于口語教學 |
3 |
盧幼卿 |
學習策略運用后我們學院的B級考試成績分析 |
4 |
龐琳 |
學習策略運用于閱讀課堂教學 |
5 |
梁毅敏 |
學習策略運用于寫作課堂教學 |
6 |
袁菊 |
學習策略運用于聽說教學 |
7 |
周密 |
學習策略與用于聽說教學 |
(三)加強研究過程的管理和調控,積極開展課題研討活動。
1、圍繞課題目標,組織切實有效的課題研究活動,分別開展了課堂教學比賽、課堂成員相互聽課,研究案例,編寫教案等活動。課題的老師分別在各自的研究內容上發(fā)表了以下相關論文:
序號 |
作者姓名 |
發(fā)表時間 |
論文題目 |
發(fā)表刊物 |
1 |
農時華 |
2009.9 |
《廣西農類高職技術學院學生學習策略問卷調查分析》 |
《管理觀察》 |
2 |
農時華 |
2008.12 |
《在高職課堂中開展主題化生活情境中英語口語探索》 |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 |
3 |
農時華 |
2008.5 |
《高職英語課堂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 |
《廣西教育》 |
4 |
蘇麗英 |
2009年第 13 期 |
《英語交際能力訓練中的學習策略》 |
《中國成人教育》 |
5 |
蘇麗英 |
2008.12 |
《傳授英語定語從句的策略》 |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 |
6 |
盧幼卿 |
2008年第 12 期 |
《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思考與探討》 |
《科學時代》 |
7 |
龐琳 |
2009.7 |
《西部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對策》 |
《廣西教育》 |
8 |
周密 |
2010.12 |
《高職農類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學習策略調查分析》 |
《讀寫算》 |
2、及時總結評價研究的各個階段,積累研究資料。
根據(jù)各個階段的課題開展情況,課題組成員認真進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授課計劃的編寫、精心準備教案,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探討修正,構建了較好和較為成功的合作學習策略的課堂模式,以及運用各個學習策略的有效結合教學內容教授的聽力口語教學模式、閱讀模式和寫作模式。
三、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推廣應用價值
(一) 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
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本研究通過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教授,幫助學生發(fā)展自我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元認知策略),及時修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發(fā)展了合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與分享,并在合作中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使用認知策略、交際策略、情感策略,并在實踐中得到了較好的成果。整個課題組的成員深刻認識到只有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策略,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發(fā)展自我。也就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在高職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能夠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策略的傳授,讓學生學會有效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課堂的成效,也就是構建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二)本研究的推廣價值
從內容上看本課題的研究,既有理論研究,也有教學改革研究,符合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教學改革精神。實踐表明,該課堂模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也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如(表1)所示,本研究從2007級開始進行試點,在2008級中進行較大面積進行, 在2009級進行全面推廣該課堂模式。廣西農業(yè)職業(yè)學院2007、2008、2009級三個年級的B級過關率在本課題開展后的較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在2009級進行全面推廣該課堂模式后,2009級的過關率為首次通過率,已經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通過了B級考試。這些數(shù)據(jù)也說明在高職院校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策略的傳授和教學,幫助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推廣的。
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B級考試通過率(表1)
年級 |
學生人數(shù) |
累計通過人數(shù) |
累計通過率 |
2004 |
2070 |
697 |
33.67% |
2005 |
2269 |
976 |
43.01% |
2006 |
2465 |
1211 |
49.13% |
2007 |
2499 |
1337 |
53.50% |
2008 |
2309 |
1261 |
54.61% |
2009 |
2512 |
1468 |
58.44% |
四、 本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設想
雖然課題組的教師盡量分配在各個系部進行不同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教學,但是本課題在研究中存在如下問題:
1、課題研究的班級主局限在商貿系、外語系、生物系、動科系、和食品系,而我院其他兩個系機電系和電子信息系的班級沒有進行實驗,所以這些策略對這兩個系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提高是否有效還有待探討和研究。
2、參與課題的教師在2009年有2位教師休產假2010年下半年有一位老師退休影響了整體研究的實力,在2009年的研究開展中班級人數(shù)少。
3、本研究發(fā)表的課題論文在核心期刊的比較少,主要是本課題成員對此認識不夠。
4、在研究中數(shù)據(jù)的采集還未能同時進行,有些班級較另外一些班級提前2周完成,對策略的培訓有影響。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本課題組成員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上將繼續(xù)進行研究和推
廣已經見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對大學英語所有教師進行培訓,以達到推廣的目的;此外,將繼續(xù)發(fā)表研究論文,增加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Cohen A.D. (1998).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106
[2]Flavell, J. H. (1977). Cognitive development.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3 ]Flavell, J. H. (1979).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 906-911.
[ 4 ]O’Malley, J.M. & Chamot, A.U.(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5 ]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Harper Collins.
[ 6 ]程曉堂,鄭敏 (2002) 英語學習策略 [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7 ]文秋芳 (1996a)英語學習策略論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8 ]劉電芝 (1997) 學習策略(七)元認知學習策略 [ J ] 《學科教育》第7期
[ 9 ]董奇 (1989) 論元認知 [ J ]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
[ 10 ]董奇,周勇,陳紅兵 (1996)自我監(jiān)控與智力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11 ]杜曉新 (1997) 閱讀中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相關與實驗研究 方法[ J ]《心理科學》第20卷
[ 1 ]顧偉 (2001) 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視角 [ J ] 《教育探索》第2期
欄目分類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