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道路交通系統(tǒng)布局規(guī)劃研究
作者:曹銳、潘黃勝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4-01-15人氣:9758
蚌埠學院于2007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由辦學歷史近30年的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合并組建,是一所以工為主,工學、人文科學、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科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的教學型普通本科院校。學院建立之初,按照1萬人的標準規(guī)模建設,校園一開始的布局規(guī)劃存在一些問題,加上學校近幾年的人數擴招至1.5萬人,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對校園現有的道路交通系統(tǒng)布局規(guī)劃進行優(yōu)化與調整。
1 道路交通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
當下校園道路建設以及交通管理明顯落后于學校的發(fā)展,在蚌埠學院表現更為明顯。
1.1 我校道路屬于典型的棋盤式道路布局,優(yōu)點是用地劃分較為整齊,有利于建筑布置,適合機動車車輛在其中穿梭行駛;其缺點是道路布局非直線系數較大,通達性也較差,校園內“爆發(fā)性”交通流不易分流,局部交通集中地區(qū)容易產生擁堵,而且校園內通行車輛在直線路段內容易產生過高的速度,形成安全隱患。另外師生為減少步行距離常常從棋盤的對角線穿過這樣就破壞了大量植被,形成的黃土路與周圍綠化形成鮮明的對比,缺乏美感和人情味。
1.2 在我校三級道路系統(tǒng)中,主干道、次干路及支路都存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情況,對師生安全構成了很大隱患。在大學校園中,由于自行車可達性好、經濟適用,成為廣大學生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另外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私人小汽車逐步成為廣大教職工代步工具,而與此相對應的停車設施比較缺乏。對學校的交通組織管理優(yōu)化迫在眉睫。
1.3 校園道路標識是校園道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道路指引系統(tǒng)的設計是校園人文因素設計的一部分。因而,有特色的校園道路指引系統(tǒng)更能體現該校的文化。我們學校缺少校園道路標識,只有北大門和西大門有學校的整個布局規(guī)劃,對新生、家長和不熟悉的行人起不到指引作用,引起很多不便,對學校印象也大打折扣。因此,設計“以人為本”的校園行人道路指引系統(tǒng)極有必要。
2 道路交通系統(tǒng)布局優(yōu)化改善策略
2.1 道路交通優(yōu)化設計 校園道路要構建以步行為主的交通系統(tǒng),按照可達性、安全性、舒適性的原則,應盡量優(yōu)化構建自由型道路網。這里所說的自由型,指的是在棋盤型道路網的改善方面并非指校園道路的總體建設即按照師生走出的近路和基于師生出行需求鋪設道路。自由道路網形態(tài)自由浪漫具有吸引人的特性,雖然在建筑空間的組織上存在某種一定的秩序,但在總體形態(tài)以及校內建筑布局的處理上往往不拘于形式上的束縛,隨著地理形態(tài)自由發(fā)展。我們學校的校園規(guī)模較小,在道路改善方面適合采用這種空間布局形式。
①路面鋪設方面:采用“X”形或以中心為起點向四周引出彎曲線路末端的形式,材料可多項選擇,如:鵝卵石、大理石、方塊磚等,多項結合風格各異,真正體現道路鋪設的自由性,滿足師生方便、快捷出行的必要。
②“點、線、面”的結合:道路系統(tǒng)規(guī)劃應創(chuàng)造多層次的交往空間,形成多功能的信息聯系和情感交流的場所。在校園這樣一個較為特殊的環(huán)境中,道路的交流、休閑功能是其功能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其線型形態(tài)和交通功能外,更應與“點”狀空間如怪異石頭、小雕塑、路邊小品以及“面”狀的廣場空間相結合。融合不同的使用性質,融合動與靜、密與梳、快與慢的多層次行為心理感受,創(chuàng)造“點、線、面”結合的多層次、多功能的學習、交流、休息空間。
③景觀設置方面:在以中心為起點向四周引出彎曲線路的中心設置富有古韻的涼亭等,供師生休息、學習、欣賞校園美景,突出大學校園濃厚的人文氣息。
④減速帶設計方面:減速帶是校園慢行交通的重要方面。減速帶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起到降低機動車行駛速度的作用,但我校減速帶緊貼著路緣石,對非機動車出行產生影響,如果車輪轉動幅度較大還會威脅路上行人安全。我校的橡膠減速帶在設置上應在路緣石兩邊與中心位置留出適當間隙,既起到方便非機動車輛穿行又起到限制機動車輛速度的目的。
2.2 交通組織優(yōu)化 大學校園學生和教師圍繞教學、生活會有大量、經常性的出行(人流、車流);此外,師生生活對各種物資的需求產生大量的貨物流動(物流)。對校園內各種車輛(車流、物流)、人流在道路系統(tǒng)上行駛往來進行合理組織即為交通組織。
我校校園交通組織優(yōu)化應從動態(tài)交通與靜態(tài)交通兩方面著手:
2.2.1 動態(tài)交通 面對大學校園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自行車)和人流三個要素進行合理組織安排,可借用城市設計的手法,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人車分離式”和“步行者優(yōu)先空間”兩種規(guī)劃手法。
“人車分離式”可同時滿足行車便捷和行人安全兩方面的要求,形成“人內車外”的流線組織方式和動靜分區(qū)格局。我校的三個食堂(三食堂在建)和超市是學校物資輸送的重要地,車輛穿行頻繁,應要求相關車輛走學校外線道路進入避免車輛穿過學生生活區(qū)、教學區(qū)。
“步行者優(yōu)先空間”來源于城市設計的觀念,是指在人車共存的情況下,對機動車輛進行限制,給行人以優(yōu)先權。我校很多道路是人車混行狀況極有必要采用這種措施。
①學校1-8號宿舍樓前面的道路是大部分學生上課、自習、外出的主干道,也是學校道路交通系統(tǒng)的主干道,交通流量特別大,應該明令禁止機動車輛穿越該路段。另外,所有機動車輛應禁止從北大門駛入。
②在其他路道應告訴車主減速慢行避讓行人,在教學區(qū)、師生生活區(qū)等減少機動車輛駛入,能夠步行進入校園的來訪者,需把車停在外面步行進入。
2.2.2 靜態(tài)交通 根據車輛的性質,靜態(tài)交通分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我校停車位缺少也沒有設置專業(yè)的停車場,隨著社會經濟和學校的發(fā)展,停車和停車場的設置必不可少。
①自行車停車設施設置。學生和部分教職工的出行中,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方式的一種受到師生的喜愛,而整個學校幾乎看不到專門的停車設施地,自行車亂放、亂?,F象嚴重,對行人出行極其不便,極有必要設置停車設施。根據師生出行需求因從以下幾個地點設置:1)北大門是師生到市里坐車和去龍湖商業(yè)街購物的必經地,需要在出校門右邊的輔道上設置停車設施并標注自行車停車指示。2)各宿舍樓是學生停車的聚集地,應在其兩邊設置有車棚的停車設施,并要求宿管科人員進行相關秩序管理。3)圖書館、教學樓附近也應該設置較小規(guī)模的停車
設施。
②機動車停車設施設置。機動車按停車的空間位置分為地上停車和地下停車。由于蚌埠大學城遠離市區(qū),目前機動車還不是很多,但隨著蚌埠南站高鐵新區(qū)的建設和蚌埠市委市鎮(zhèn)府向東發(fā)展戰(zhàn)略的確定,未來大學城這邊經濟會快速發(fā)展,人口的增多必然導致機動車輛的增多,社會車輛停放校園的情況會逐漸增多。加上我校南邊的黃山大道又在新建,我校規(guī)劃的南大門(未來正門)將新建,如此更會導致機動車輛的增多,地上停車和地下停車都需建設設置。在規(guī)劃建設南大門時,在合適位置要規(guī)劃建設地下停車場,對社會車輛實行收費制度避免無限制停車。
1)學校西大門是機動車輛出入的主要地因此有必要
在位于校車停放附近設置停車場。
2)在高知公寓的教師聚集區(qū)的空曠處應設置停車位。
3)考慮到一部分校外居住教師自駕車到學校上課、工作的情況,應在B號教學樓與A、C號教學樓兩邊空曠處設置停車場。
4)根據路邊停車設施應占極大比重的原則,在各教學單位實驗樓路邊設置一部分停車地。
2.3 校園交通標志標線設計優(yōu)化 為保障交通安全暢通、行車有序,本著“以人為本”的優(yōu)化原則,為出行者提供正確、可靠、適時的交通信息為目的。同時結合周邊道路的交通工程設計,對設計范圍道路沿線實施各行其道、人車分離和安全防護等交通安全設施設計。
2.3.1 地面標線設計 交通標線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導交通,標線應能確保車流分道行駛,導流交通行駛方向,指引車輛在匯合和分流前駛入正確的車道,規(guī)范行車紀律和秩序,減少事故。保證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視線誘導功能,車道分界清晰,線向清楚,輪廓分明,并與交通標志有機結合,合理誘導交通流。目前我國校園道路的交通標線缺乏,設計不合理情況突出,極有必要改善。
2.3.2 地面標志設計
①路面指引標志設計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指引標志應按照從出入口由外向內三級劃分:
一級是校園門口和重點路段,它是區(qū)域性交通標志,能夠顯示當前所在位置的周圍局部道路布局形式;二級是在節(jié)點或路段上設置能夠指引前方三個交叉口內所能通往下一目的地交通標志;三級是目標建筑樓外最終確認目的地的交通標志。
1)在北大門、西大門以及規(guī)劃中的南大門門口設置學??傮w布局規(guī)劃圖,并標注此刻你所在位置。
2)在蘆山路與龍河路交叉口、荊山路與龍河路交叉
口、荊山路與天河路交叉口、蘆山路與淮河路交叉口設置指引前方三個交叉口內所能通往下一目的地交通標志。
3)在教學樓、各實驗樓、宿舍樓、圖書館、教師公寓等終端路段設置確認目的地的交通標志。
②其他標志設計
其他標志主要包括禁止標志、停車標志。
1)在1-8號宿舍樓經過的蘆山路路段設置“禁止機動車輛駛入,請繞行”標志。
2)在校車停車地設置“校車停靠地”,在其他停車場設置“P”標志。
3)在其他如教學樓、實驗樓等階段時間人流車流密集點設置“減速慢行”標志。
3 結論
通過對蚌埠學院校園道路交通現狀的研究以及優(yōu)化設想的提出,在高校校園道路交通規(guī)劃的建設中應從道路交通系統(tǒng)規(guī)劃和交通組織兩方面著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規(guī)劃設計指導思想,遵循“人車分流,步行優(yōu)先,自行車次優(yōu)先”的原則,根據校園的總體功能布局,結合大學校園道路交通的特點,努力創(chuàng)造出安全、高效、舒適的校園道路交通網絡,營建出良好的人文氣息的大學氛圍。
1 道路交通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
當下校園道路建設以及交通管理明顯落后于學校的發(fā)展,在蚌埠學院表現更為明顯。
1.1 我校道路屬于典型的棋盤式道路布局,優(yōu)點是用地劃分較為整齊,有利于建筑布置,適合機動車車輛在其中穿梭行駛;其缺點是道路布局非直線系數較大,通達性也較差,校園內“爆發(fā)性”交通流不易分流,局部交通集中地區(qū)容易產生擁堵,而且校園內通行車輛在直線路段內容易產生過高的速度,形成安全隱患。另外師生為減少步行距離常常從棋盤的對角線穿過這樣就破壞了大量植被,形成的黃土路與周圍綠化形成鮮明的對比,缺乏美感和人情味。
1.2 在我校三級道路系統(tǒng)中,主干道、次干路及支路都存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情況,對師生安全構成了很大隱患。在大學校園中,由于自行車可達性好、經濟適用,成為廣大學生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另外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私人小汽車逐步成為廣大教職工代步工具,而與此相對應的停車設施比較缺乏。對學校的交通組織管理優(yōu)化迫在眉睫。
1.3 校園道路標識是校園道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道路指引系統(tǒng)的設計是校園人文因素設計的一部分。因而,有特色的校園道路指引系統(tǒng)更能體現該校的文化。我們學校缺少校園道路標識,只有北大門和西大門有學校的整個布局規(guī)劃,對新生、家長和不熟悉的行人起不到指引作用,引起很多不便,對學校印象也大打折扣。因此,設計“以人為本”的校園行人道路指引系統(tǒng)極有必要。
2 道路交通系統(tǒng)布局優(yōu)化改善策略
2.1 道路交通優(yōu)化設計 校園道路要構建以步行為主的交通系統(tǒng),按照可達性、安全性、舒適性的原則,應盡量優(yōu)化構建自由型道路網。這里所說的自由型,指的是在棋盤型道路網的改善方面并非指校園道路的總體建設即按照師生走出的近路和基于師生出行需求鋪設道路。自由道路網形態(tài)自由浪漫具有吸引人的特性,雖然在建筑空間的組織上存在某種一定的秩序,但在總體形態(tài)以及校內建筑布局的處理上往往不拘于形式上的束縛,隨著地理形態(tài)自由發(fā)展。我們學校的校園規(guī)模較小,在道路改善方面適合采用這種空間布局形式。
①路面鋪設方面:采用“X”形或以中心為起點向四周引出彎曲線路末端的形式,材料可多項選擇,如:鵝卵石、大理石、方塊磚等,多項結合風格各異,真正體現道路鋪設的自由性,滿足師生方便、快捷出行的必要。
②“點、線、面”的結合:道路系統(tǒng)規(guī)劃應創(chuàng)造多層次的交往空間,形成多功能的信息聯系和情感交流的場所。在校園這樣一個較為特殊的環(huán)境中,道路的交流、休閑功能是其功能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其線型形態(tài)和交通功能外,更應與“點”狀空間如怪異石頭、小雕塑、路邊小品以及“面”狀的廣場空間相結合。融合不同的使用性質,融合動與靜、密與梳、快與慢的多層次行為心理感受,創(chuàng)造“點、線、面”結合的多層次、多功能的學習、交流、休息空間。
③景觀設置方面:在以中心為起點向四周引出彎曲線路的中心設置富有古韻的涼亭等,供師生休息、學習、欣賞校園美景,突出大學校園濃厚的人文氣息。
④減速帶設計方面:減速帶是校園慢行交通的重要方面。減速帶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起到降低機動車行駛速度的作用,但我校減速帶緊貼著路緣石,對非機動車出行產生影響,如果車輪轉動幅度較大還會威脅路上行人安全。我校的橡膠減速帶在設置上應在路緣石兩邊與中心位置留出適當間隙,既起到方便非機動車輛穿行又起到限制機動車輛速度的目的。
2.2 交通組織優(yōu)化 大學校園學生和教師圍繞教學、生活會有大量、經常性的出行(人流、車流);此外,師生生活對各種物資的需求產生大量的貨物流動(物流)。對校園內各種車輛(車流、物流)、人流在道路系統(tǒng)上行駛往來進行合理組織即為交通組織。
我校校園交通組織優(yōu)化應從動態(tài)交通與靜態(tài)交通兩方面著手:
2.2.1 動態(tài)交通 面對大學校園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自行車)和人流三個要素進行合理組織安排,可借用城市設計的手法,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人車分離式”和“步行者優(yōu)先空間”兩種規(guī)劃手法。
“人車分離式”可同時滿足行車便捷和行人安全兩方面的要求,形成“人內車外”的流線組織方式和動靜分區(qū)格局。我校的三個食堂(三食堂在建)和超市是學校物資輸送的重要地,車輛穿行頻繁,應要求相關車輛走學校外線道路進入避免車輛穿過學生生活區(qū)、教學區(qū)。
“步行者優(yōu)先空間”來源于城市設計的觀念,是指在人車共存的情況下,對機動車輛進行限制,給行人以優(yōu)先權。我校很多道路是人車混行狀況極有必要采用這種措施。
①學校1-8號宿舍樓前面的道路是大部分學生上課、自習、外出的主干道,也是學校道路交通系統(tǒng)的主干道,交通流量特別大,應該明令禁止機動車輛穿越該路段。另外,所有機動車輛應禁止從北大門駛入。
②在其他路道應告訴車主減速慢行避讓行人,在教學區(qū)、師生生活區(qū)等減少機動車輛駛入,能夠步行進入校園的來訪者,需把車停在外面步行進入。
2.2.2 靜態(tài)交通 根據車輛的性質,靜態(tài)交通分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我校停車位缺少也沒有設置專業(yè)的停車場,隨著社會經濟和學校的發(fā)展,停車和停車場的設置必不可少。
①自行車停車設施設置。學生和部分教職工的出行中,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方式的一種受到師生的喜愛,而整個學校幾乎看不到專門的停車設施地,自行車亂放、亂?,F象嚴重,對行人出行極其不便,極有必要設置停車設施。根據師生出行需求因從以下幾個地點設置:1)北大門是師生到市里坐車和去龍湖商業(yè)街購物的必經地,需要在出校門右邊的輔道上設置停車設施并標注自行車停車指示。2)各宿舍樓是學生停車的聚集地,應在其兩邊設置有車棚的停車設施,并要求宿管科人員進行相關秩序管理。3)圖書館、教學樓附近也應該設置較小規(guī)模的停車
設施。
②機動車停車設施設置。機動車按停車的空間位置分為地上停車和地下停車。由于蚌埠大學城遠離市區(qū),目前機動車還不是很多,但隨著蚌埠南站高鐵新區(qū)的建設和蚌埠市委市鎮(zhèn)府向東發(fā)展戰(zhàn)略的確定,未來大學城這邊經濟會快速發(fā)展,人口的增多必然導致機動車輛的增多,社會車輛停放校園的情況會逐漸增多。加上我校南邊的黃山大道又在新建,我校規(guī)劃的南大門(未來正門)將新建,如此更會導致機動車輛的增多,地上停車和地下停車都需建設設置。在規(guī)劃建設南大門時,在合適位置要規(guī)劃建設地下停車場,對社會車輛實行收費制度避免無限制停車。
1)學校西大門是機動車輛出入的主要地因此有必要
在位于校車停放附近設置停車場。
2)在高知公寓的教師聚集區(qū)的空曠處應設置停車位。
3)考慮到一部分校外居住教師自駕車到學校上課、工作的情況,應在B號教學樓與A、C號教學樓兩邊空曠處設置停車場。
4)根據路邊停車設施應占極大比重的原則,在各教學單位實驗樓路邊設置一部分停車地。
2.3 校園交通標志標線設計優(yōu)化 為保障交通安全暢通、行車有序,本著“以人為本”的優(yōu)化原則,為出行者提供正確、可靠、適時的交通信息為目的。同時結合周邊道路的交通工程設計,對設計范圍道路沿線實施各行其道、人車分離和安全防護等交通安全設施設計。
2.3.1 地面標線設計 交通標線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導交通,標線應能確保車流分道行駛,導流交通行駛方向,指引車輛在匯合和分流前駛入正確的車道,規(guī)范行車紀律和秩序,減少事故。保證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視線誘導功能,車道分界清晰,線向清楚,輪廓分明,并與交通標志有機結合,合理誘導交通流。目前我國校園道路的交通標線缺乏,設計不合理情況突出,極有必要改善。
2.3.2 地面標志設計
①路面指引標志設計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指引標志應按照從出入口由外向內三級劃分:
一級是校園門口和重點路段,它是區(qū)域性交通標志,能夠顯示當前所在位置的周圍局部道路布局形式;二級是在節(jié)點或路段上設置能夠指引前方三個交叉口內所能通往下一目的地交通標志;三級是目標建筑樓外最終確認目的地的交通標志。
1)在北大門、西大門以及規(guī)劃中的南大門門口設置學??傮w布局規(guī)劃圖,并標注此刻你所在位置。
2)在蘆山路與龍河路交叉口、荊山路與龍河路交叉
口、荊山路與天河路交叉口、蘆山路與淮河路交叉口設置指引前方三個交叉口內所能通往下一目的地交通標志。
3)在教學樓、各實驗樓、宿舍樓、圖書館、教師公寓等終端路段設置確認目的地的交通標志。
②其他標志設計
其他標志主要包括禁止標志、停車標志。
1)在1-8號宿舍樓經過的蘆山路路段設置“禁止機動車輛駛入,請繞行”標志。
2)在校車停車地設置“校車停靠地”,在其他停車場設置“P”標志。
3)在其他如教學樓、實驗樓等階段時間人流車流密集點設置“減速慢行”標志。
3 結論
通過對蚌埠學院校園道路交通現狀的研究以及優(yōu)化設想的提出,在高校校園道路交通規(guī)劃的建設中應從道路交通系統(tǒng)規(guī)劃和交通組織兩方面著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規(guī)劃設計指導思想,遵循“人車分流,步行優(yōu)先,自行車次優(yōu)先”的原則,根據校園的總體功能布局,結合大學校園道路交通的特點,努力創(chuàng)造出安全、高效、舒適的校園道路交通網絡,營建出良好的人文氣息的大學氛圍。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