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的正面影響
網絡文化對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引導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知識以及傳播思政信息具有積極作用。但網絡文化的負功能也會阻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網絡文化正能量開展思政工作是現階段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發(fā)揮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挑戰(zhàn)
(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較高要求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影響范圍逐漸擴大,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要求。網絡文化具有傳播范圍廣的特點,易對高校學生產生影響。在學生被網絡文化影響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應當適應網絡大環(huán)境,提升自身素質,構建和完善自身網絡知識體系。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足夠了解網絡文化,對網絡文化不夠重視,認為僅延續(xù)傳統(tǒng)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就能完成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高校學生是新事物、新知識的主要接受群體,只有足夠了解學生思想和內心,思政教育工作者才能得到學生尊重,才能掌握學生心理現狀,高效開展思政教育。
(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挑戰(zhàn)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更重視講事實、擺道理,一般通過思政課程和思政相關主題班會等開展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由于網絡大環(huán)境的影響,高校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掌握大量信息,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適合現階段的高校學生發(fā)展,反而會讓部分學生感到反感,導致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固定模式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反而有可能激發(fā)學生叛逆心理。目前,各大門戶網站呈現代替?zhèn)鹘y(tǒng)思政教育的趨勢,這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
二、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的正面影響
(一)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針對性
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微信、QQ等逐漸替代傳統(tǒng)的交流手段,學生能利用虛擬網絡平臺隨意抒發(fā)見解和情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迎合學生需求,改變教學方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將網絡文化和網絡平臺作為連接學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紐帶,以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學生思想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更好地發(fā)揮思政教育工作作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針對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在網絡平臺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變化有足夠了解,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及教育效果。
(二)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
網絡文化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過于嚴肅且枯燥,不易被學生接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網絡文化發(fā)展發(fā)散了學生思維,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平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文化,能夠創(chuàng)新思政教學手段,為思政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思政教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且更有趣味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教育教學效果。
(三)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內容
新時代,高校學生需要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而網絡文化剛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網絡文化能構建龐大的電子信息庫,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滿足高校學生信息獲取需求,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學習其他高校先進的思政教育工作經驗,引進和借鑒思政教育理念,豐富思政教育工作內容。高校思政教育將網絡文化和網絡平臺作為媒介,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課題熱點。
(四)有效拓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fā)展空間
基于網絡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空間逐漸拓寬,不再局限于課堂教育,還可以延續(xù)到課后,營造良好的思政學習環(huán)境,提升思政教育趣味性,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形成新思政教育教學模式。
(五)滿足高校學生對現代信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互聯網為高校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網絡信息,形成新網絡文化,使學生接收信息的形式多樣化。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拓寬和豐富學生學習知識和了解信息的渠道,滿足高校學生對現代信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發(fā)展平臺,這是網絡文化帶給高校思政教育的正面影響。
三、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不良網絡文化不利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就業(yè)壓力相較以前更大,就業(yè)市場供應工作職位與學生就業(yè)需求不完全匹配,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相關人員保持與學生的溝通和對學生的引導。網絡文化傳播范圍非常廣,部分高校學生在面對就業(yè)壓力時,選擇逃避。他們在網絡中尋找排解壓力的渠道,生活態(tài)度較為消極。甚至部分學生長期游離在虛擬網絡世界中,與現實朋友的交往較少,長此以往,容易形成麻木、孤僻且冷漠的性格,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部分學生的道德觀受到影響,沉溺于虛擬網絡世界難以自拔。
(二)不良網絡文化不利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部分剛剛經歷過高考的學生并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難以準確判斷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加之他們對網絡文化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良網絡信息沖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高校學生判斷力薄弱,而其又對社會新聞的關注度較高,易被不懷好意的網絡聲音煽動,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基于網絡文化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相關對策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時期在學生人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結束高中階段學習后,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少部分學生會過于放松甚至產生迷茫心態(tài),對未來就業(yè)擇業(yè)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guī)劃,在課堂學習以外的時間貪圖享樂,碌碌無為,不利于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觀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準確分析網絡信息,辨別所獲取信息的真?zhèn)?,提升學生明辨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了解學生生活狀態(tài)
高校思政教育者應當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狀態(tài),時刻關注學生生活狀態(tài),疏導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一旦發(fā)現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過于沉迷網絡,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及時進行干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構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際關系。高校思政教學工作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需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對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充分重視。
(三)高校應對校園內部的網絡文化形式進行管控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保障校園內部網絡文化健康傳播,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清除校園周圍和校園內部容易誤導學生的網絡信息,封閉不良網站,利用健康完善的網絡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校園內部構建文明健康的網絡平臺并對其進行監(jiān)管,使學生能在平臺中表達自身情感,在網絡平臺中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與同學互相學習和交流,在發(fā)散思維的同時,提高思想境界。
五、結語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因此,高校需要利用網絡文化的優(yōu)勢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規(guī)避網絡文化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風險,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本文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http://www.00559.cn/w/xf/265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