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論高校美學課程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化原則

作者:劉定祥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7-04人氣:1029

多媒體教學由于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擴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具有的優(yōu)勢,已經成為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標志。但是,目前高校多媒體教學尚處于發(fā)展和完善階段,如何使多媒體教學從低層次徘徊向高水平發(fā)展,深化和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為高校教學改革尋找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口,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棘手課題 。本文從美學課程的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化原則入手,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以此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是指多媒體教學要以人為本,避免技術化對人的地位的褫奪。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 不能也不應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只有“人”才有資格做教學的主人。技術從屬于教學活動,屬于工具性范疇,是為教學的優(yōu)化服務的。

美學課堂上的教學主體,是具有一定生活審美經驗和審美批判眼光的十八九歲青年學子,僅僅掌握一些美學的基本原則和概念,不是他們上美學課的主要目的和動機,他們更需要通過積累厚實的美學素養(yǎng),建立一種純正的審美趣味,塑造健全、和諧、自由、完整的個性和人格。同時,他們本身作為獨立個體,亦具有一定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應當是知識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價值意義和人生價值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絕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器和知識灌輸?shù)膶ο?、審美情感態(tài)度行為方式的單純被塑造者。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他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者,能夠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美的使者。機器與技術不能代替教師的角色。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深邃獨特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及厚實的文化素養(yǎng),組織和駕馭課堂能力,還有師生交往實踐中,教師展現(xiàn)出的對社會、人生所持的價值取向、立場態(tài)度及整個人格形象,均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長久影響學生。這些單憑機器和技術是無法實現(xiàn)的,要靠師生的言語交流、思想的溝通、情感的碰撞。教師絕不是光盤的放映員,課件的講解員。設計得再好的課件都只是輔助性的工具,它們不能代替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的主動思考。

     二、 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多媒體教學要針對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特點。

    教學目標規(guī)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影響和主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中文專業(yè)偏重于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美學學科在課程體系中因其務虛,缺少實用性,其地位正被弱化。其實,美學和哲學作為人文學科,偏重于人的靈魂精神、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要高于一般的技術和技巧層面,因此,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兼顧知識、素養(yǎng)、能力三個方面。就美學來說,教學目標至少包括這些方面:其一,全面、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美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基本的審美素養(yǎng);其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美學理論分析和鑒賞乃至創(chuàng)造美和藝術的能力;其三,培養(yǎng)學生樹立高尚的審美觀念,自覺地按美的規(guī)律改造和美化自身。 當然這只是總的目標,它還要具體落實分解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于每堂課每個教學步驟。

   針對教學內容,尤其要注意教材的處理問題,大學教學反對照本宣科、觀點陳舊,倡導學術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及關注學科前沿,于是有人完全拋開教材,另起爐灶,我以為要具體分析,一是假設你學養(yǎng)深厚,自造體系的確優(yōu)于教材,二是考慮學習層次,比如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的不同,研究生教學強調學術創(chuàng)新,本科教學要在基礎常識的普及上再講提高,一味新異奇,并不合適,對教材要有適度的尊重。三是美學課理論性強,學生聽課后,除筆記外,教材是他們課后消化復習的基本憑借。我嘗試過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方式是大致用教材的觀點框架,但內容更新,對局部觀點進行修正、辨析、深化、質疑;另一種方式是否定書本的框架,自己構筑一個能自圓其說的體系,但盡量吸收書上的局部觀點,尤其在舉例及常識性的問題上,盡量靠攏書本。似乎前一種方式相對順利一些。比如高教社朱立元主編的《美學》屬于目前高校使用范圍較廣的教材,它把審美活動作為美學研究的邏輯起點,分為學科導論、審美活動論、審美形態(tài)論、審美經驗論、藝術審美論、審美教育論,我除把審美活動論內容壓縮到導論中外,大致就用它這個框架,同時認同它所說的美是生成的核心觀點,但對所謂美是一種人生境界及生存實踐論美學,我以為教材尚未厘清,那只能簡要評述,同時我又補充了被這本書摒棄的美的本質的探討及社會美、自然美、形式美問題。

  針對學生特點,尤其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鑒于美學和哲學天然的親緣關系,目前幾乎所有美學教科書,均是哲學美學,對于缺少中西哲學背景,主要是缺少西方哲學背景的中文系學生來說,教師處理不當,常常讓學生覺得是上哲學課,總是概念打圈,推理演繹,抽象之極,云山霧罩,味同嚼蠟。學生總是問,美學為什么不能是鮮活的呢。如朱立元主編《美學》中的那段生存實踐論美學涉及海德格爾存在哲學和馬克思實踐論哲學,學生覺得難懂晦澀。還有西方認識論階段美學和語言學階段美學,均讓學生頭痛。給中文系學生開設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這些問題當然好解決,但這涉及整個課程體制改革,難度很大。如何應對危機,我嘗試過一些方法,一是對一些最重要的跟美學關系密切的哲學概念,還是要介紹,但要做到深入淺出;二是側重藝術美學,加強藝術欣賞,尤其是聯(lián)系文學現(xiàn)象,讓美學活起來,用美學原理來解讀文學,如對于優(yōu)美和崇高、悲劇和喜劇、丑和荒誕這些西方美學范疇,均有對應的文學藝術形態(tài)。多媒體技術完全可以讓美學的教學像Aesthetics這個詞本義所指的那樣,做到更具有感性的性質。讓以往只能在美術館欣賞到的書法繪畫,在音樂會聽到的音樂作品,如今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xiàn),使美學課充滿濃烈的藝術氛圍。當然藝術作品的選擇也要合適,既要選擇真正有代表性作品,同時要緊扣美學理論進行講解,實現(xiàn)理論思辨和藝術感受恰當結合。

三、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原則,是說多媒體教學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握適時性和適度性。

適時,是指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教學呈現(xiàn)為過程性的活動,從教師角度說,包括復習舊課與導入新課、講解與分析、點撥與答疑、拓展和延伸、歸納與總結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來說,呈現(xiàn)為諸如溫故而知新、感受與思索、質疑與討論、運用與創(chuàng)新等認知步驟。只有把多媒體用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新課導入時,運用多媒體可誘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熱切期待;強調知識重點,解釋難點時,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分析過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講評作業(yè)時,多媒體中實物投影可將學生的習作直接置于屏幕上展示,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舉一而反三;學生閱歷不足,所見狹窄時,多媒體可以展現(xiàn)實景,延伸思維空間??傊?,只要使用的手段和時機恰到好處,達到教與學同步,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就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適度,是指要把握好多媒體使用的量和度的關系。在“量”上,多媒體教學有高密度、高效率的優(yōu)勢,易發(fā)生讓學生 “吃不了”和“消化不良”的現(xiàn)象。必須找到最合適的信息傳遞量,比如關于美的本質問題,現(xiàn)在不少美學書都將其視為假問題而予以回避,筆者認為,只要承認美學是哲學的分支或者承認美學是哲學性人文學科,就必須對美的本質這樣最基本的問題作出思考和回答,歷史上美學之所以具有魅力,也在于人們對美的本質作出了許多富有思辨性和啟發(fā)性的回答,我們不必對美的本質提供某種既定結論或為美下一終極定義,但應當讓學生知曉這一探索的過程。只是要講清楚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我們在短時間內可以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再到中國當代后實踐美學一路全部呈現(xiàn)出來,但絕對是信息量的大爆炸,沒有上過西方哲學史課的中文系學生,很難消化掉。教師應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分清主次詳略,科學、合理地控制教學內容與進程,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古希臘美學上,先略講畢達哥拉斯學派和蘇格拉底,重點講柏拉圖的千古之問及亞里士多德的整合。然后跳到德國古典美學,介紹康德和黑格爾的美學命題即可,從審美心理角度對美的本質探討可在美感章節(jié)中涉及,分析美學的對美的本質的質疑可以點到為止,對中國當代美學大討論四派觀點不必分析各自短長,而要引導學生關注其中政治文化背景,對于實踐美學和后實踐美學的論爭則可讓有志于美學研究的同學課后去關注。

“度”的把握,主要是指不要濫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不要片面追求圖文并茂、聲情動人、直觀形象。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情況,確定是否使用多媒體技術,需要哪些多媒體技術,何時何地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手段雖然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要適度,濫用只會損害教學自身的規(guī)律發(fā)展。它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不能過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讓它替代教師的應有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

    四、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指美學的多媒體教學要正確處理好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關系。

    其一,是多媒體課件本身的制作,要善于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多媒體課件使用的媒體主要有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等。在選用這些媒體時,要依據(jù)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接受心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比如美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可用文字表述清楚的,盡量用文字媒體來呈現(xiàn);需要圖片或視頻的,盡量用適應學生的視覺心理的簡潔形式。

    其二,是多媒體教學要計算投入和產出,提倡實用和產生高效。

就實用和高效論,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化從教師角度來說,是借助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既輕松省力又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從學生角度來說,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見識和眼光,拓展能力。

   教師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設計了美輪美奐美的教學課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其敬業(yè)認真可欽可佩,但這不是優(yōu)化,優(yōu)化應該是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是以最少的投人,獲取最好的效果和最高的效率。

此外,多媒體教學的美學原則也非常重要,它包括兩方面,一是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要體現(xiàn)出美學的原則,尤其重視運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則;二是多媒體教學的過程要有美感,簡言之,就是讓美學教學美起來,把美學課講的美一點,讓美學教學過程真正進入一個審美化的過程,成為“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建造”的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顯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既是上述各原則達成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美學教師所要孜孜不倦努力奮斗的目標。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559.cn/w/wy/63.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