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其他論文 > 正文

日語“テイル”形表示經驗用法的成立條件

作者:郭力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6-24人氣:2829

一、有關“經驗”用法的先行研究

在“テイル”形“經驗”用法的先行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學者有:藤井正(『日本語動詞のアスペクト』,1966)、尾上圭介(「現代語のテンスとアスペクト」,1982)、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體系とテクスト―現代日本語の時間の表現―』,1995)、高橋太郎(『日本語の文法』,2005)等。

藤井正(1966)在『日本語動詞のアスペクト』中提出“テイル”作為經驗表達的存在,他指出:無論是持續(xù)動詞還是瞬間動詞,只要是接在表達動作、作用的動詞后就表示“經驗”。不表示動作、作用的動詞不能表示經驗。但是,他的理論關注的是所接動詞是否是表達動作、作用的動詞,并沒有強調過去發(fā)生的這一動作對說話時點產生的影響。也并沒有將動作、作用動詞與其他動詞作出嚴格的區(qū)分。

尾上圭介(1982)指出“經驗”是旁觀者的描寫,強調的是過去事態(tài)變化的結果。這一提法不關注動作的具體過程,只是強調動作的存在。

工藤真由美(1995) 將“テイル”的這種用法稱為“動作パーフェクト”。“動作パーフェクト”這一提法具有雙重含義:即動作的完成性和動作結果或效力的持續(xù)性。工藤的理論將動作的完成性和效力性混淆在了一起,沒有清楚區(qū)分各自的特征。

高橋太郎(2005)指出:經驗是將以前發(fā)生的動作作為經歷、記錄表現的形式。也就是說,以前發(fā)生的動作作為經歷、記錄殘存到現在乃至以后,高橋的理論更強調記錄的用法。

 本文將綜合上述學者分析的共性,結合具體例句重新定義“經驗”。

二、本文中“經驗”的定義

    藤井正(1966)認為:“經驗”是站在現在的角度談論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工藤(1995)將經驗用法稱作“パーフェクト”,認為“パーフェクト”是在某個設定的時點前發(fā)生的動作在持續(xù)發(fā)揮效力。工藤的理論包括兩層含義:①以前實現的動作作為記錄殘存到現在。②以前實現的動作與現在的狀態(tài)有一定的關聯(效果或影響)。這種回顧性用法多見于推理小說中事件當事人把過去的事實移到眼前進行推理的場面,在文學、作家研究、體育報道或解說中常使用。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經驗用法強調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對現在具有意義或影響。過去發(fā)生的動作雖然已經結束, 但與現在敘述的事情仍有某種內在的關聯,影響著現時情況,有必要在現在的時點加以重新認識。

三、“テイル”表“經驗”的成立條件

“テイル”形表示經驗的用法在形式上為持續(xù)體,在意義上表示動作的完了,在時態(tài)上表示過去發(fā)生的事件。雖然所描述的行為動作發(fā)生在過去, 并且已經結束, 但由其產生的某種效力在講話時仍存在或起作用, 影響著現時的情況。如:

(1)父は若い頃たくさん遊んでいる。だから、若者の行動に理解がある。

(爸爸年輕時候很愛玩,所以,非常理解現在的年輕人。)

(2)ゲーテルはその生涯において三つの重要な定理を証明している。

(歌德一生中證明了三個重要定理。)

(3)彼は1年前に中國に行っている。したがって、中國語がうまい。   

   (他一年前去過中國,因此,漢語很好。)

表示經驗用法的“テイル”的語義功能主要強調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同現在還有關聯,對現在還有影響。例句(1)中,雖然“爸爸愛玩”是很久以前發(fā)生的事情,但說話人以現在為著眼點,用“テイル”形來把這個動作作為對后面“理解年輕人”的理由。例句(2)中,說話人對歌德所做貢獻進行回顧,雖然這個動作是很久以前發(fā)生的,但是,這個動作作為歌德的成就對現在還有影響。例句(3)中,“訪問中國”雖然是1年前發(fā)生的動作,但是,這一動作對現在產生了影響。

“遊ぶ”、“証明する”是持續(xù)動詞,“行く”是瞬間動詞,那么,什么樣的動詞接「テイル」表示經驗呢?藤井正(1966)在『日本語動詞のアスペクト』中提出:無論是持續(xù)動詞還是瞬間動詞,只要是接在表達動作、作用的動詞后就表示“經驗”。表達動作、作用的動詞都包括哪些呢?

(一)動詞分類

有關動詞的分類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金田一春彥(1950)從“アスペクト(體)”的角度出發(fā),根據動詞能否接“テイル”形,判斷動詞是否有瞬間性。藤井正(1966)在金田一先生的基礎上,判斷動作動詞是否有結果殘存;高橋(1972)根據動作判斷主體的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奧田(1977)在金田一的基礎上提出「テイル」表示什么樣的意義需要看其前接動詞表示的是主體的動作還是主體的變化。

在金田一先生的分類方法中,有些動詞根據具體情況既屬于瞬間動詞也屬于持續(xù)動詞,如:“この犬が死んでいる”、“私は乾いている”這兩個句子雖然沒有動作正在進行的意思,但是也不能表達動作一定就是瞬間的。

在藤井正的分類方法中,有些動詞表達的是動作的結果,但是并不是結果的殘存,而是此前存在狀態(tài)的消失。比如:“雪が止んでいる”、“病気が治っている”這兩個例句表示的并不是動作結果的殘存,而是此前一直存在的狀態(tài)(雪、病等)的消失。

各位學者的分類方法雖然各不相同,表達的中心內容都是發(fā)生某種變化以至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但是,這些先行研究都沒有對“テイル”表示經驗的成立條件給予明確的定論。因此,本文將采用孫敦夫(2008)的分類方法,孫敦夫在《日本語アスペクトの研究》一書中,從“アスペクト”入手,根據動作性,將動詞分為:動作性動詞、非動作性動詞和兩樣動詞。

(二)“經驗”用法的成立條件

《大辭泉》中對“經驗”一詞的定義是:

①実際に見たり、聞いたり、行ったりすること。また、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た知識や技能など。(實際看到的、聽到的或做的事情,或由此得到的知識、技能。)

②哲學で、感覚や知覚によって直接與えられるもの。

(在哲學上,由知覺和感覺直接獲得的東西。)

根據這些解釋,可以看出“經驗”用法必須是主體有意志的動作。藤井正(1966)也曾指出:經驗用法的動詞必須是表示動作、作用的動詞。所以能表示經驗的動詞必須是動作性動詞。 

此外,根據經驗的定義:“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對現在具有意義或影響”,可知“テイル”表達經驗用法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①前接動詞為動作性動詞②過去發(fā)生的事情③過去的事情與現在有一定聯系。

1、前接動詞為動作性動詞

(4)この子の母親は、この子が5歳のときに死んでいる。(高橋太郎『日本語の文法』)

                                 (這個孩子的媽媽,在孩子5歲時就去世了。)

這個例句中“死ぬ”雖然是動詞,但這一動作是不能受人的意志控制的,屬于非動作性動詞。因此,這句話并不能表示母親或孩子的經驗,而是表示母親的死與孩子的年齡之間的時間關系。

(5)夏目漱石は若いころイギリスに留學している。 (夏目漱石年輕時曾去英國留學。)

 例句中“留學する”是動作性動詞,表示的是“夏目漱石”曾經的經驗。

2、過去發(fā)生的事情

(6)子供たちが描いた作品は本日11月29日より、市の郵便局ロビーで12月2日まで展示されている。

(孩子們的畫作將于今日(11月29日)開始到12月2日在市郵電局大廳展覽。)

(7)今回の公演が東京・両國の江戸東京博物館で16日まで行われている。

(此次公演將在東京·兩國的江戶東京博物館舉行,一直到16日為止。)

兩個例句表達的時態(tài)均是現在時和將來時的復合,是從現在開始到將來一段時間的動作?!罢故兢丹欷皮い搿薄ⅰ靶肖铯欷皮い搿彪m然使用了“テイル”的形式,但是表達的卻是動作的持續(xù),不表示經驗。因此,將來時不能用“テイル”表示經驗。

(8)父は今新聞を読んでいる。          (現在,爸爸正在看報。)

(9)弟は大學を卒業(yè)してからずっと自動車會社で働いている。

(弟弟畢業(yè)后,一直在汽車公司工作。)

在上面表示現在時的例句中,“読む”、“働く”都是動作性動詞,都使用了“テイル”形,其中,例句(8)表示在現在的時點開始還將持續(xù)下去;例句(9)表示從今以后這一動作還將持續(xù)下去。由此推論,上述例句表達的都是動作的持續(xù)。因此,現在時也不能用“テイル”表示經驗。

(10)二人はこの學校に入る前に、すでに知り合っている。(孫敦夫2008)

                                       (兩個人上大學之前就已經認識了。)

這一例句以“上大學前”這一時點為基準,在時態(tài)上屬于過去時。雖然“認識”是以前發(fā)生的動作,但是和“上大學之前”有關聯地說的時候,就是“知り合っている”。像例句(10)這樣過去的事情就可以用“テイル”表示經驗。

3、與現在有一定關聯的事情

“テイル”表達經驗用法的另一個成立條件是從語篇看分析: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和現在有一定關聯。與現在沒有關聯的事情,即便用“テイル”表達也不表示經驗。

(11)彼はアメリカを訪問している。          (他訪問了美國。)

(12)彼は1年前にアメリカを訪問している。したがって英語がうまいんだよ。

(工藤真由美1995)          (他1年前訪問了美國,所以,英語很好。)

(13)犯人は3日前この店でうどんを食べている。その時、あの人に會った。

(犯人3天前在這家店吃了烏冬面,那個時候,遇到了那個人。)

有些句子單獨使用“テイル”無法表示經驗。如例句(11)這個句子如果要這樣用,無法判斷是動作的持續(xù)、結果的狀態(tài)、還是經驗?如果加上時間副詞“今”就變成了動作的持續(xù);如果加上時間副詞“1年前に”就變成了結果的狀態(tài)。因此,必須在時態(tài)和語篇上對其進行限制,才能表示經驗。如例句(12)這樣把前后兩件事情關聯起來,前句作為后句理由的時候可以用“テイル”表示經驗,但單獨使用并不成立。例句(13)也同樣通過時態(tài)和語篇的雙重限制,“テイル”才可以表示經驗。所以說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與現在沒有關聯的時候不能用“テイル”形表經驗,必須是與現在或另外的事情有一定關聯的的時候才能使用。

    綜上所述,“テイル”表達經驗用法時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從動詞分類上看必須是動作性動詞;第二,從時態(tài)上看,必須是過去發(fā)生的動作;第三,從語篇分析上看,發(fā)生的動作必須與現在的事情有一定關聯。上述三個條件有一個不能滿足,“テイル”都不能表示經驗用法。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00559.cn/w/wy/63.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